户外探险需要了解的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2021-07-04 11:35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在户外运动中,特别是野外徒步、探险时,多数以团队作业,队友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团队是否能最终到达预定休息点。因此,出于自救和急救他人的目的,你必须要知道的知识有:
 
第一:高原反应的处理。
 
轻微高反表现一般是轻微头痛,睡不着,轻微胸闷,过度兴奋等。但严重高反会产生严重头痛,胸闷,呼吸困难,需要氧气,甚至更为难受。一旦由于感冒发烧而产生的高反更为可怕,万一形成肺气肿,生命堪忧。所以如果在西藏旅游在出现高反之前要学会预防高反,这里指得是极为严重的情况。
 
1、前三天不要洗澡洗头(必备药品一定有所准备);2、初入西藏一定要休息,调整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3、不要运动,走路说话尽量缓慢;4、注意保暖,不论什么时候,高原早晚温差特别大。即便是在白天,也往往经历春夏秋冬,不可小觑;5、出发高原之前去医院检查问题,有心脏病,冠心病,肺部灯其他疾病问题,去西藏较为危险;
 
 
第二:冻伤的处理。
 
冻伤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四度 冻伤
 
下面是冻伤的表状、感觉及解决方法
 
一度冻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苍白或出现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二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泡。
 
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步变黑、坏死。
 
四度冻伤是最严重的冻伤,肌肤甚至骨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当水温下降时,换水,保持水温。
 
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时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提示一点:形成冻僵状态是经过长时间在低温的条件下冷冻才会形成。所以,在有感觉轻度冻伤时 ,尽量找能恢复体温的地方,温暖的房间,有热水的地方或医院....千万不要拖到3度以后,这样,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非常危险。
 
 
第三:拉伤,骨折的救治
 
脚踝扭伤的处置:RICE
 
R-Rest(休息):
 
无论如何,队伍的行进应暂时停下来,以便对伤者进行评估及ICE的动作﹔患者亦不应勉强行走,那只会徒然使伤势加重。
 
I-包括Ice packing(冰敷)与Immobilization(固定):
 
此二者是扭伤处理的核心动作。
 
冰敷可以减少出血与肿胀,一般建议在前48小时,每隔三到四小时冰敷2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如附近有冰凉溪水,可将脚泡在水中﹔如不可得,则用冷敷袋或冰水浸湿毛巾包覆于伤处。
 
固定关节可以减少疼痛及预防进一步伤害。户外较易操作的,是用弹性绷带或长布条做一个8字形环,8字交叉在脚背。
 
8字环同时具有压迫(Compression)效果,但要注意不可妨碍末稍血液循环。如果伤患穿低帮鞋,可将8字下环绕在鞋子外面,可以部分限制关节的活动度;穿高帮登山鞋者,将鞋帮(即包覆脚踝部分)鞋带绑紧,亦有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扭伤开始恢复或常扭伤而关节不稳时,可使用胶布固定法来限制关节活度,以保护脚踝,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如果在初步的冰敷及固定后,觉得疼痛可以忍受,此时队友可以将伤患的背包分摊,让他轻装自行慢慢走,伤者可执登山杖以增加稳定度。此时,要提醒伤者步步小心,因为他的关节处于不稳定状况,很容易再扭到或跌倒,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经过初步处置仍然疼痛难忍,可能是韧带完全断裂或有骨折,此时应考虑以人力背负伤者下山,或是赶紧对外求援。
 
第四:中暑的判断与急救
 
首先要明白中暑是怎样造成的。中暑是由于人在长时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和高温环境下,身体温度上升到高于正常体温,从而造成人体内的循环系统的紊乱的症状。中暑是一种急性的疾病,严重的可能引起休克甚至猝死,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夏天的户外活动因为强度大,消耗体力多,所以水分很容易流失,体温也容易升高。所以要特别注意中暑的问题。
 
中暑是有前兆的,如果在户外出现头晕 头痛 口渴 浑身酸软四肢无力,体温升高,脸色苍白, 出汗严重 等症状的,就是中暑的前兆,对于中暑我们该用哪些措施去应对呢?
 
要提前预防中暑,在前面的登山必备装备的文章中,我提到了遮阳帽和太阳镜。这两件东西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不言而喻。遮阳帽可以避免头部被太阳直射,对于抵挡太阳的高温辐射有重要作用。太阳镜避免眼睛被强光灼伤,保护眼睛。
 
带好充足的饮用水,因为高强度的运动加上高温的辐射,出汗量特别大,所以充足的饮用水是保证。万一饮用水不够,就要及时寻找水源来补充,要注意的是喝水不能等到渴了再喝,要有规律的补充水分。
 
在随身携带的医药包里备好防暑的内用和外敷类药物。
 
保持充足的睡眠,在出行前晚一定要睡好,睡眠不足导致的精神状况不佳和身体疲惫同样有可能导致中暑,尤其是在夏季日长夜短的时节。
 
如果出现中暑,立即把中暑者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或者脱去外衣,远离高温日照的环境。马上饮水,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盐水,还可以在额头,太阳穴上涂抹外敷类解暑中药等,也可服用随身医药包里内用的解暑药物。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并用冷水擦拭身体,待症状缓解之后平躺休息。
 
若患者症状较严重,立刻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依具体情况,条件允许就立刻送往附近医院接收治疗;若离医院较远,应该迅速找到附近的水源,如小溪或河流,把中暑者放入水中浸泡降温,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难,应该适当减慢冷却体温的进度,此过程中要间隔5—10分钟测一次体温,待患者渐渐稳定后再观察情况。
 
 
第五:CPR,心肺复苏术
 
1、首先一只手按住患者的剑突就是心窝的地方,然后另一只手的手掌跟进靠在第一只手的食指旁,掌跟的位置对准胸骨的中线。
 
2、然后等掌跟就位后另一只手移开心窝的地方,并重叠于第一只手上,将手指略微翘起来以免压倒患者肋骨造成骨折。
 
3、施救者跪在患者身旁,将患者双腿打开与肩部保持同宽。然后肩膀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臂需伸直,肘关节打直以身体的力量将胸骨下压,每次下压胸骨约4到5厘米,且压力放松时不可移动手的位置。
 
4、胸外按摩的速度保持在80~100次每分钟,且连续15次按摩后接着进行2次人工呼吸。
 
5、实行15:2(15次按摩和2次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术,重复检查患者的脉搏,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直到救护车到达。
 
6 、若检查时仍然没有脉搏,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若有脉搏跳动,则检查患者的呼吸。无呼吸时继续采取人工呼吸,有呼吸后则采取复苏姿势。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第六:出血及伤口处理
 
皮肤擦伤——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即便损伤范围比较大,也不过是浅表损伤和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不会造成大量失血。伤口处理,主要是预防感染。野外条件下可用水壶中的白开水沾湿纱布来清洗伤口、清除异物。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伤口,再用干净的布、绷带等棉织品包扎。
 
头皮出血——比较严重,因为头皮的血管比较丰富,出血量比较多。野外条件下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头部包扎有一定困难。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或裂开需要缝合的损伤——往往需要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包扎前,可用水壶中的白开水沾湿干净的纱布来清洗伤口、清除异物。严禁用泥土、面粉等不洁物撒在伤口上,它不仅会造成伤口进一步污染,还给下一步清创缝合带来困难。
 
口、鼻、耳流血、流液体——坠落、跌落使头部受伤时造成的口、鼻、耳流血或者流液体,有可能是颅底骨折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填塞止血,而是利用伤者身体位置的变化让其彻底流出来。(注意:颅底骨折是很严重的颅脑外伤,现场还要考虑有无颈椎骨折。一旦颈椎骨折,变换体位容易造成截瘫。)
 
户外受伤出血时止血带的运用:
 
用品准备: 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带、医用止血带、三角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材料,每次出行前请准备若干,不要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做代用品。
 
部位要求: 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上臂的上1/3段,禁止扎在上臂中段,以免短时间内发生神经损伤而导致残疾; 下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上段。注意:尽量不要在小腿及前臂上止血带,因为小腿、前臂都有两根骨头并行,无法捆扎住位于两根骨头中间较深的动脉。
 
止血带的上法及时间要求:
 
上止血带前,在肢体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减少出血量,并严格遵守下列要求:
 
1、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要利用棉织品做衬垫。
 
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
 
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50分钟松解一次,松开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左右,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
 
4、 做好时间记录,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记住交代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3小时。
 
 
此外还要对一些户外植物有基本的认知。以及携带一些药物。
 
一般可以备带下列一些药物:
 
感冒冲剂:具有镇痛、清热、消炎等功能,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炎症等;
 
十滴水:对中暑、腹痛、腹泻有显著作用;
 
索密痛:具有解热、止痛、消炎功能,可用于发热、头痛或其他一般性疼痛,如牙痛等;
 
扑尔敏: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并有镇静及止吐作用,不但可用于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还可用于晕车、晕船等;
 
保和丸本药:消食积和脾胃,对于饮食停滞引起的胸膈痞满,胀气吞酸,不思饮食有较好疗效;
 
紫药水:--常用的消毒、杀菌的防腐剂,还有收敛、干燥创面的作用,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感染;
 
碘酒:-良好的外用杀菌消毒剂,一般皮肤红肿、毒虫咬伤、皮肤消毒皆可用之;
 
绷带:切外伤可用来包扎、止血和固定。
 
小苏打粉:冲水可治蜂虫咬伤。
 
谨记:最好不要一个人去探险!最好不要一个人去探险!最好不要一个人去探险!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