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遇到遇到失温如何抢救
急救常识 2021-07-04 11:55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户外活动过程中,出现失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失温的人出现生命危险。
那么,什么是失温?
只有我们了解失温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应对,才能正确地对失温者进行抢救,或者为失温争取送医院的时间。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失温,遇到失温之后怎么救治。看完这篇文章,或许紧急情况下可以救人一命。
失温定义及症状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四肢和体表皮肤不是人体核心区。
因此手上和脚趾上冻到了长了个冻疮并非失温现象。
我们先了解一下失温的症状和分类,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失温的资料:
失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和死亡阶段
第一阶段:轻度失温Mild Hypothermia(体温在32℃-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第二阶段:中度失温Moderate Hypothermia(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第三阶段:重度失温Severe Hypothermia(体温在33℃~30℃)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第四阶段: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在寒冷环境的户外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一个人出现了失温现象。
如何防止失温
有数据表明,通常并不是很低温才会出现失温的现象,有研究发现,一般来说10℃左右的温度更容易出现失温。
以下是一些防止失温的建议,在户外活动中是比较有用的:
1、 贴身衣物不要穿棉质的,选择速干排汗贴身衣物;
2、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穿上干燥保暖的衣服;
3、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防风,不要暴露在寒风中;
4、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
5、 及时进食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失温的抢救措施
导致失温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衣服湿透了没有及时更换,连续暴露在大风环境下,长时间在冰冷的水中浸泡等。
如果还是不小心出现了失温的现象那应该怎么办呢?失温固然可怕,但是也不是不能救的。
一、 首先要停止活动,马上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寒风直吹,可以是岩石后面无风的地方也可以是帐篷里;
二、 更换干燥保暖的衣服,不要让失温的人直接躺倒冰冷的地上,要用睡垫或保暖的隔层隔开;
三、 如果伤者可以进食,吃一点流食和含糖较高的东西,比如能量胶,士力架之类的;
四、 如果伤者失温比较严重,身体回温已经比失温速度要慢,则要采取紧急的措施,方式可以是热水袋或发热贴,对伤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五、 如果这时候伤者还不能恢复体温,还可以用体温正常的队友的身体帮助伤者回温,具体可以队友抱着伤者睡在同一个睡袋里,通过人体的温度帮助伤者回温(此方法仅限于3级以下的失温伤者)。
六、 如果伤者已经是四级的失温状态,采取以上措施之后,一定要观察伤者是否还有脉搏,这时候伤者虽然手臂的脉搏没有了,但是心脏依然还是跳动的,只是会比平常状态下微弱很多。观察伤者的颈部动脉,如果脉搏跳动小于1分钟每次的需要用采用心脏复苏方法进行抢救。
七、 二级以上的失温伤者在做了户外的抢救措施都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在救治失温伤者的时候,有几点必须注意,因为不注意的话一不小心,抢救就会变成对伤者的伤害,可能会对伤者造成更多的伤害,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伤者的死亡。
第一,失温后不能喝酒。人在失温之后,酒对伤者来说与毒药无异,酒精会造成血管的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由此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扩张的血管也会加速冷血回流到核心区域
第二,失温后不能搓伤者的四肢来取暖。摩擦在患者有冻伤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次伤害,且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导致对抢救起反作用。
第三,失温后不要喝热水,热水给失温伤者的回温效果很有限,反而会引发四肢的冷血加速回流心脏,造成更严重的失温。
第四,给失温伤者回温的热水袋温度不可过高,否则会对伤者造成伤害,最好在43摄氏度以下,接近人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