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 满族女子的服饰有何历史来源和意义

奇闻异事 2025-07-26 10:06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旗装风华】

随着二十世纪的步伐,满族经济与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许多传统服饰已逐渐淡出视线。在电影、电视和博物馆中,我们仍能领略到昔日旗装的独特魅力。满族妇女独有的头饰,那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装扮,汉语称之为“旗头”,满语则为“答拉赤”,已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引人瞩目。

满族女子的服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过去,满族妇女在幼年时期需学习骑射,她们的发型也因而与男孩相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仅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直到年满十六岁成年时,她们开始蓄发,并绾成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两把头”尤为典型,它将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再搭配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尽显优雅。

“旗头”作为满族妇女在礼仪或婚礼场合佩戴的头饰,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料,制成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上面常绣有图案、镶嵌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并缀挂长长的缨穗。这种宽长的头饰,使满族女子行走时身体挺直,步态稳重、文雅。

除旗装和旗头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因满族妇女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她们的鞋履也因此独具特色。这种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跟起于中央,俗称“旗鞋”或“高底鞋”。其中,“花盆底”和“马蹄底”鞋是两种主要类型。其木底高跟一般约在5-16厘米之间,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鞋帮上常饰以刺绣纹样或装饰片,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坚固耐用,常常是鞋面破损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满族妇女上山采集野果时,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高底鞋。另一种传说则是满族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受到白鹤的启发,在鞋上绑上高高的树杈子,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一经历,满族妇女便穿上了这种高底鞋,并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现代社会,这种鞋履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已不再穿着。但在官僚贵族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满族服饰的历史来源和意义,不妨关注我们的频道,一同更多精彩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