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那么低呢 是哪些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微妙地位:为何存在感如此微弱?
尽管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历时98年,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却并不高。这究竟是何原因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对于元朝的轻描淡写,可谓是历史记载的一大特点。明朝人对于元朝的描绘总是轻描淡写,这是因为明朝是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元朝则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中国古代南北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明朝时期,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对立更为显著,甚至蒙古人曾反扑打至北京城。明朝虽然承认元朝是历史的一部分,却对其并不感冒。
清朝与元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但它们之间的历史纠葛深厚。清朝的祖先是金人,而金国正是被蒙古人所灭。清朝对元朝抱有敌意,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与明朝一样的正统朝代,自然不会对元朝给予太多正面评价。
中国历史学家在主观上一直承认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元朝虽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但偏重于军事扩张,在文化上的造诣并不深厚。由于元朝续国寿命不长,只有立国八十年,加上蒙古帝国时期的一百来年,相较于其他历史时期显得较为短暂。元朝时期基本处于战乱状态,前期有争位战争、灭宋战争等,后期则是权臣内讧、政变不断,民众生活困苦。这些历史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导致元朝在历史上被轻描淡写。
尽管元朝被明朝取代,但实际上灭亡的只是元朝而非整个蒙古。当时的蒙古虽被赶回北方,但仍然对明朝的北方构成威胁。为了减轻蒙古在民众中的影响,对元朝的描绘较为淡化也是一种策略。在中国主流的汉人心中,蒙古被视为外族,元朝被视为一段屈辱的历史。减少对其的描述可以找回一些自卑或自尊。
元朝的建立虽然吸纳了一些汉文化,但其最高统治层内部是弃用汉文的。进入高层的汉人寥寥无几,且已被蒙古化。这使得元朝在文化传承上与汉族有所隔阂,也导致了其在历史上的存在感较低。
“元朝”就是一个国家被外族统治的历史。虽然如今蒙古族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但这是历史发展、历史融合的结果。相较于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元朝历史短暂,自然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提及内容较少。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元朝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历史时期,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