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女人会选择守寡一生,背后的秘密令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历朝历代都笼罩在封建的氛围之中。在这其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仿佛一道无形的桎梏,束缚着女性的命运。在封建社会的架构下,女性的地位卑微,被束缚在家庭的牢笼之中。她们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让她们的知识和才华被埋没。在史书中,关于女性的记载寥寥无几,她们的身影常常被模糊,甚至只用一个氏来代替姓名。
尽管有些书籍中记载了一些女性,那往往是因为她们与某些著名的男性有所关联,才能被史学家所关注。那些偶尔单独出现的女性,往往是建功立业的巾帼英雄,但即便是她们,也往往被笼罩在传说的迷雾之中,真假难辨。即便有所成就,她们的存在也仿佛男权社会中的一粒流沙,难以凸显。可以说,中国历史仿佛一部男性社会发展的史诗,女性在其中只是附属品。
在这个社会中,女性的贞节被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未婚女子若失去贞节,轻则会受到世人的唾弃,被家人嫌弃,一生都无法嫁人,只能孤独终老;重则会被沉塘处死。而已婚妇女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命运,一旦被发现不轨的行为,轻则会被丈夫休弃,重则会受到家法的惩处。
即便是失去丈夫的寡妇,为了保住自己的贞节,消除社会舆论的压力,她们也只能选择守寡。在古代社会,为丈夫守寡是被赞扬的,无论是官府还是社会舆论都会支持这一行为。官府甚至会给予守寡的妇女钱财上的帮助,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守寡者,还会给予表扬,比如立贞节牌坊。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守寡”意味着此生再也无法与他人共度鱼水之欢。对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她宣誓守寡五十年的岁月是漫长而痛苦的。一位老人曾分享她的故事:在漫长的守寡日子里,她用一百枚铜钱来度过每个难熬的夜晚。每当夜晚无聊时,她会把铜钱撒到地上,然后在夜色中一枚一枚地捡起来。如此反复,只为度过这漫长的夜晚。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坚守“贞节”这个名声。如今村头已经为她立起了贞节牌坊。但她所经历的心酸与孤独只有她自己能够深刻体会。虽然她如愿守住了贞节得到了外界的认可但她内心的感受却是如此的悲凉和孤独。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看到了女性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承受的痛苦。这种痛苦和无奈让人深感同情同时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