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的症状是什么?
时下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时期,红眼病频发。红眼病,顾名思义,其显著特征为眼底泛红,亦称为“爆发火眼”。整个病程通常持续大约三四周。此病症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被患者眼睛分泌物污染过的任何物品,均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正常的个体,只需与患者的物品有所触碰,甚至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握手,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水源传染是其中的大头,患者或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在游泳时,会将病毒带入水中,造成水体污染,他人因接触这些污染水体亦可能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实施隔离,红眼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红眼病的症状表现明显,主要体现为眼底泛红,眼睛极度不适,犹如异物入侵,接触光线时会流泪,出现灼烧感,眼睛分泌物增多。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视线模糊。极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轻度全身不适、发热、头晕等症状。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红眼病呢?
要做到“手不碰头”,尤其是眼部。眼科医生患红眼病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注重手不接触面部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个人的免疫力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务必养成先洗手再接触头面部的习惯。在开关水龙头时,避免使用最易污染的手指,以免功亏一篑。
若条件有限,可使用污染较少的手背、洁净的棉签或一次性面巾纸。
在这个细菌滋生的季节,可自备预防红眼病的药水,每天滴一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双手,避免频繁揉眼,定期修剪指甲。
针对治疗,首先保持眼部清洁至关重要。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眼浴,再滴入药液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初期患者可采用冷敷消肿退红。相反,热敷可能导致眼球充血,病情加重。在病情未好转的情况下,避免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减少用眼,避免光感和热刺激,导致眼部不适和流泪。出门可佩戴太阳眼镜。眼部不可进行包扎,也不可佩戴口罩。
患红眼病后,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并注重预防和清洁,以有效降低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