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护理的要领
外出旅行,总免不了遭遇意外。跌倒、摔伤甚至骨折,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许多初次遇到此类情况的人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或过于紧张,采取错误的急救措施。比如对受伤部位进行揉捏或按摩,试图缓解疼痛,或者在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这些看似平常的处理方式,实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颈椎骨折,不正确的急救操作可能会导致颈部脊髓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的不当搬运也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伤,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遭遇骨折等重伤的病人,首先要判断是否为骨折。即使无法确定,也应按照骨折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应立即封闭伤口,使用干净布片或衣物覆盖,并用布带适当包扎。注意包扎的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如果骨折端外露,千万不要试图复位,应保持外露并及时就医。已经复位的部位要注明并向医生交代清楚。止血时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法,使用布带或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注意扎带的时间,通常不宜超过一小时,每小时需放松止血带至少五分钟,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除了急救措施的正确性,骨折后的护理与康复同样重要。在家庭护理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夹板或石膏的固定情况,以及皮肤被压迫的部位是否出现破溃。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为病人按摩受压部位,协助能翻身的病人定时翻身。在骨折得到复位和固定后,应开始进行康复锻炼,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生活中的我们,也应当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正确的急救与护理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能为伤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