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酥里面白色的糯糯的是什么 蛋黄酥的来源
蛋黄酥——一种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零食,它里面有一层白色的夹层,软糯而富有嚼劲。那么这白色夹层究竟是何物?蛋黄酥又源于何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
蛋黄酥中的白色夹层是雪媚娘皮,由糯米粉、变性淀粉、糖类等原料制成,烤制后呈现雪白色泽。它的加入让蛋黄酥口感更加丰富,层次分明,更具嚼劲。蛋黄酥是一种以小麦、黄油、蛋黄为主要原料的传统中式糕点,近年来随着原料的升级,成为了网红产品。与传统的苏式月饼有许多相似之处,蛋黄酥的制作逐渐采用黄油替代猪油,省去了熬猪油的麻烦,同时增添了奶香味。
谈及蛋黄酥的来源,其历史要从中亚的酥皮开始说起。在7世纪,酥皮已初具雏形,随着阿拉伯人在怛罗斯战役中的胜利,小麦粉与黄油、糖浆等食材相遇,为酥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13世纪,酥皮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传至东欧和南欧,后来又被欧洲人带到世界各地。
至于制作蛋黄酥时该用猪油还是黄油,两者各有千秋。猪油起酥效果更佳,做出的蛋黄酥层层掉渣、酥脆软香,但猪油带有特殊味道,对于或不喜欢猪油味道的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此时可以选择黄油,虽然起酥效果稍逊于猪油,但成品具有独特的奶香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猪油和黄油虽然都是动物油,但在成分和性质上有所不同,猪油的脂肪含量较高,延展性更好,起酥效果更快;而黄油则是牛奶加工制品,脂肪含量相对较少。
蛋黄酥虽美味,却不宜多食。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因为蛋黄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胆固醇含量高。多余的蛋白质会被转化为肝糖原留置体内,长期可能转变为脂肪,引起发胖甚至脂肪肝。蛋黄吃多了也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建议适量食用蛋黄酥,一天可进食1-2个,肝肾功能较差的人群则不适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