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复苏 急救十要点
心脑性猝死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其中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心肌病、心衰、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也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虽然心脏性猝死在我国占死亡总人数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一数字正在不断攀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对于这种情况,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的各种场合,因此普及群众性心脏复苏知识和技术,构建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后仰,畅通气道。可以通过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来实现这一目标。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部的特定位置,捶击一到两次后,部分患者的心跳可得以恢复。若患者意识尚未丧失,应指导其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16到20次。
紧接着是心脏挤压,以重建血液循环。定位标志是剑突,在剑突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进行按压。每分钟按压80到100次,保持平稳、均匀、有节奏的按压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
在抢救过程中,药物的及时应用也是关键一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使用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等药物。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整个抢救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患者复苏成功后,应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到72小时。若出现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使用直流电除颤进行复率。
这是一场关乎生命的竞赛,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决断。抢救者必须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通过普及急救知识、建立急救体系、以及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操作,我们为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生命的机会。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我们才能守护生命之灯,让心跳继续跳动。
我们还应加强预防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限酒,这些都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心脏,让生命之灯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