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电话频被骚扰:有人问调度员有没有男朋友
南京市急救中心面临着长期困扰,其公布的统计数据揭示了令人震惊的事实:在上半年,超过一半的电话都是无效或骚扰电话。这一状况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可能导致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援。
通讯员国立生和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于丹丹为我们带来了这一消息的详细报道。据了解,南京市急救中心在短短半年内接到了超过五千个骚扰电话。这些电话中,有些谎报病情,导致急救车空跑;有些则是纯粹的骚扰或恶作剧。其中,一些典型的虚假呼叫场景让人痛心,比如调度员接到声称有人受伤需要急救的电话,但现场却找不到受伤者。
南京市急救中心的高明副科长分享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男子在两个月内多次拨打120进行恶意骚扰,甚至破口大骂。这些无效的电话呼叫不仅占用了急救资源,更耽误了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援的时间。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急救中心上半年共接听了近二十六万六千次的电话,其中无效电话竟高达十一万四千多次,占总接听次数的近四成。这意味着每打进十个电话,就有至少四个是在浪费或占用有限的急救资源。更令人震惊的是,平均每天至少有三十五辆急救车因为各种原因空跑。
在调度员的岗位上工作了十二年的杨旭透露,面对大量的无效电话和空车现象,他们感到十分无奈。除了恶意骚扰和虚假呼叫外,还有一些情况是由于患者伤势不重或自行离开导致的空车现象。针对部分市民误将120急救电话当作医疗咨询热线的情况,我们呼吁市民正确使用这一紧急呼叫系统。
南京市急救中心也注意到一些市民在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正确呼救。有的人无法准确提供自己的位置信息,导致调度员无法判断其是否需要急救车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要随意拨打急救电话,为真正需要急救的市民留出宝贵的生命线。我们也呼吁家长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不要随意干扰急救工作。
调度指挥中心内的调度员们忙碌的身影让人动容。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呼救电话,展现出了极好的耐心和脾气。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面对一些故意编造事实、反复说谎的市民,他们仍感到很无奈。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急救资源,更可能导致真正需要急救的市民得不到及时救援。
对于市民反映的等待时间久的问题,我们表示理解。在高峰时段或特殊情况下,由于电话线路繁忙可能会出现等待现象。我们呼吁市民耐心等待一两分钟,我们的调度员会在第一时间派车以确保提供帮助。尽管目前针对恶意骚扰电话和无效电话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来屏蔽这些电话,但南京市急救中心表示会对连续恶意骚扰的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也对恶意呼救、干扰等行为进行了规定。我们希望广大市民能够正确使用急救资源,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留下宝贵的生命线。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急救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急救中心:法律与人性的交汇,生命的坚实守护者
在我们的繁华都市之中,急救中心如同一道坚实的屏障,静静地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他们,是法律框架下的生命守护者,是人们在生死攸关时刻的第一道希望之光。
这个特殊的机构并非拥有执法权的强力部门,却担负着协调与沟通的重要任务,迅速响应,为人们提供关键的医疗服务。他们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却始终坚守在法律的框架内。其中,举证的困难便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南京市,急救中心的负责人高潘东先生明确表示,随着新的《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那些恶意拨打急救电话骚扰的不负责任行为,将会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他们不再仅仅是警告或者劝说,而是会考虑向公安机关报案,严肃处理。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惩罚,更是对公共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时常有市民因无聊、好奇或恶作剧而拨打急救电话,致使急救车“跑空趟”。这种行为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急救资源,更可能耽误了真正需要急救服务的人的最佳抢救时机。高潘东对此深表担忧,他呼吁广大市民意识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每一个急救电话的背后,都可能关乎一个生命的存亡。
我们生活的城市因为有了急救中心而更加安全。他们是我们城市的守护者,是我们生命的坚实屏障。让我们共同尊重法律,尊重每一个守护生命的英雄。我们也应该向身边的人传递正确的观念,让他们理解并尊重急救中心的工作,明白每一次的恶意拨打都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命安全。
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也是法律的遵守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生命护航,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让我们共同为急救中心的工作点赞,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致敬,因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