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采用急救分流法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海口市急救体系的崭新篇章:网格化布局助力春节医疗高峰
随着春节的喜庆氛围,海口市却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其急救网格化的推行,成功应对了春节医疗高峰的挑战。这个传统上医疗就诊的高峰期,在海口市却并未带来过大的压力,这背后得益于急救体系的创新策略。
回顾过去,每逢春节,急诊室的门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潮涌动。那时,急诊病人数量常常超过300名,医院承载的压力如同被压低的弹簧,随时可能达到极限。今年的春节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即便在急诊病人数量最多的时候,数字也仅停留在280多人次,压力明显减轻。这一切的变革,都源于海口市急救网格化的成功实施。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斌,在这个元宵节仍然坚守岗位,他介绍道:“网格化的急救布局让我们的救治效率大大提高,如同高效的物流网络,许多急诊病人被及时分流至不同的医院。”这样的变革不仅使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更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回想起过去,海口市的急救系统尚未完善。早期,全市的“120”出诊的急诊病人,无论地点远近都送往海口市人民医院,这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拥堵和延误。随着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独立出来,全市对“120”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统一调配,并实施了网格化布局。如今,海口市已经设立了五个“120”急救中心分中心(站),并与多家医院合作,多个急救点覆盖了海口市的各个区域,这使得救护车到达求救现场的时间大大缩短。
海南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杨毅军介绍,目前,海南全省的市县都已经建立了急救中心,各市县急救中心与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联网,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指挥体系。根据《海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海南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多个重要城市成立区域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形成一个省、区域、市县急救指挥体系。这样的布局将确保急救服务更为迅速、高效,为病患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
在这个有如生命之网的急救体系下,海口市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医疗高峰的准备,无论是春节还是平日,都能为病患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每一个生命的挽救,都是这个急救体系存在的最好证明。海口市急救网格化的成功,不仅为本地市民带来了福音,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