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什么时候种植好 白芨种植季节
野生的白芨,犹如山林间的精灵,收割起来需要费些功夫,因其产量有限,愈发显得珍贵。为了满足需求,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白芨。那么,何时种植白芨最佳?又如何种植呢?
种植白芨的时机在春日的3月初,此时将白芨植入土壤,深度约为3厘米。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为白芨除草松土,每隔两周施一次肥。大约两个月后,白芨便会绽放花朵。在花后至8月中旬,再施一次磷肥,让块根生长更为充实。
白芨喜欢温暖、阴湿的环境,犹如山林中的隐士。它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中,常伴于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在北京和天津也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多为砂岩类,这样才能让白芨吸收到毛管水,牢牢地吸附在上面。
说起白芨的种植方法,主要是采用播种繁殖法。但其种子细小且发育不完全,需用培养基进行无菌接种,操作相对复杂,因此较为罕见。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分株繁殖。在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分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播种前,要将种子用冷水浸泡,并加入草木灰和新高脂膜,以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增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白芨也有一些常见的病害,如黑斑病和根结线虫病。对于黑斑病,可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经过2-3年的种植后,9-10月,当地上茎枯萎时,便可以摘下块茎。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可以制成中药材。
白芨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食材。它的别名有地螺丝、白鸡娃等。白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它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症状。白芨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的治疗。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具有快速凝血作用。白芨主要产于四川、云南等地,也有栽培于贵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