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
心脏,作为我们身体的核心器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心脏的问题并不能像表面问题那样一眼识破并轻易解决。那么,当心脏遭遇困扰时,我们该如何进行诊断呢?心电图,这一技术名词,想必大家都曾听闻。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心电图检查简介
心电图,简单来说,是一种利用心电图机,以体表记录的方式捕捉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回溯历史,早在1842年,人们发现了心脏电活动的特性,而后在1872年,有人成功记录出了心脏波动的电信号。直到19世纪后期,生理学家第一次通过体表记录的方式测到了心电波形。从那时起,心电图机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现在的设备不仅能清晰记录,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便携,甚至能自动分析和诊断。
二、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介绍
1. 极化状态:在静息状态下,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正电荷阳离子,相对应的,膜内则排列着相同数量的负电荷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化。在这一状态下,不存在电位差,电流记录仪记录到的电位曲线是平直的,也就是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2. 除极过程:当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迅速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被称为除极。在这一电位变化过程中,电流记录仪描绘出的曲线就是除极波,也就是体表心电图上的心房P波和心室QRS波。
3. 复极过程:除极完成后,心肌细胞开始复极,即细胞膜向外排出大量阳离子,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极化状态。电流记录仪继续记录这一复极过程,形成复极波。由于复极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复极波较除极波更低。当所有心肌细胞完成复极,恢复到极化状态时,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的就是等电位线。
通过这一过程,心电图机将心脏的电活动转化为可视的波形,为医生提供了关于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