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怎么传染?
世纪初,疟疾如一头凶猛的野兽闯入我们的生活,让全球陷入一片混乱。在那时,我们对抗疟疾的手段寥寥无几,面对这一无药可治的疾病,我们束手无策。疟疾通过许多途径传播,其中主要的传播媒介是疟蚊类的蚊子。这些蚊子在太阳落山或日出时,通过叮咬将疟疾传播给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
历史总是见证着人类的坚韧与智慧。近年来,抗疟药物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这一廉价而有效的抗疟药物,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它的出现,为世界许多国家带来了治疗疟疾的希望,堪称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疟疾的症状往往让人痛苦。患者首先会感到发冷,全身颤抖,然而测量体温时却会发现体温过高。经过约60分钟,患者才会感到发热,随后体温会持续上升。数小时后,患者开始发汗,体温急剧下降,但再过三四个小时,患者又会感觉仿佛痊愈,毫无生病迹象。其实,这是病原体已入侵新的红血球,开始新一轮的繁殖。
在我国,疟疾的病例几乎罕见,因此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了解甚少,缺乏经验。在非洲地区,疟疾的危害性却极大。我曾亲眼见证过680例疟疾患者,其中包括重症患者60例,合并并发症的56例,再燃的48例,复发的40例。所谓“再燃”,是指疟疾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杀死大部分红细胞内虫体后,疟原虫未完全消失,疟疾发作暂时停止,而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残存的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再次引发疟疾。
在非洲,人们只要有感冒发热的症状,不论情况如何,都会先服用抗疟药物。初次到非洲的中国患者,却因经验不足,常在体温升至37.5℃左右时,误以为只是着凉、水土不服、发炎或食物中毒,大多数人会选择自行服药。等到病情严重、体温过高,伴随呼吸急促、头疼、皮肤干燥发热等症状时,才寻求医疗救助。对于这些小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夏季,蚊虫众多,容易被叮咬,尤其是孩子们更需要特别注意。让我们共同努力,防蚊、防疟、防疾病,保持家居卫生,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