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要点
在急救领域,外伤急救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固定术作为四大基本技术之一,对于骨折的应急处理尤为重要。要想正确运用固定方法,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关键所在。
谈及骨折的急救处理,首要任务是稳定伤处。在伤处进行临时固定是这一环节的核心,以避免在搬运或颠簸过程中,断骨刺伤血管和神经,从而加剧伤员的痛苦。其中,止血是首要步骤。对于出血的伤口,必须先进行止血处理,然后再进行包扎固定。
为了确保固定的稳妥性,我们需在骨突处垫上棉花、布块等软物,以避免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这样也能确保夹板等固定材料不会直接接触皮肤,造成不适或损伤。
在进行固定时,必须特别注意,绝不能随意搬动骨折部位,以免骨断端刺伤神经和血管。对于外露的断骨,绝对不能将其推回伤口内,以免引起二次感染。在现场急救时,如果需要移动伤肢,应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固定伤处上方,另一人固定伤处下方,沿肢体纵轴线作反向牵引,使骨断端分离。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持伤肢的平稳,不使其扭曲。固定时,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固定的松紧度至关重要。过松可能使固定失效,失去稳定作用;过紧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在固定时需注意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状况。若指(趾)尖出现苍白或青紫现象,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立即放松并重新包扎固定。完成固定后,应详细记录时间,并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掌握这些关键的急救措施对于每一个急救工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正确运用这些技能,我们才能为伤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减轻其痛苦,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是急救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