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应该如何急救
冻伤:低温侵袭下的健康考验
冻伤并非仅由寒冷单一因素导致,它是一个复杂的健康问题。潮湿的环境、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以及身体抗旱能力的下降都是其背后的诱因。冻伤,在寒冷的环境中如同一个隐形的挑战,悄无声息地侵袭着我们的身体。根据伤害程度和症状表现,冻伤主要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类型。
让我们关注冻疮。这种冻伤在较为温和的零上温度,尤其是潮湿的环境中更为常见。在北方的严寒以及华东、华中的湿冷地带,冻疮的出现频率较高。它常常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耳廓、手部、足部等位置。患处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紫,伴随肿胀、发痒或刺痛的感觉。严重的还会出现水泡,最终可能糜烂或结痂。对于冻疮的处理,局部涂抹冻疮膏是一个常见的选择,若已糜烂,则需要涂用抗菌类和可地松类软膏。
接下来是局部冻伤的情况。这种冻伤多发生在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当缺乏足够的防寒措施时,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等部位容易受到侵害。局部冻伤分为四度,症状从皮肤颜色的改变到感觉消失,甚至组织坏死,逐渐加重。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的室内,并饮用温暖的饮料以恢复体温。处理时,可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但水温不得超过45℃,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超过20分钟。紧急情况下,绝对禁止用雪涂擦或用火烤冻伤部位。
我们谈谈冻僵。这是人体全身降温导致的严重损伤。伤员可能会出现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失去知觉,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对于冻僵的伤员,由于他们已无法自救,所以救助者的行动必须迅速而谨慎。先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室内,动作轻柔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接着,迅速脱掉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入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衣物已冻结在伤员身上,不可强行脱下,应连同衣物一起放入温水解冻。
冻伤是寒冷环境下的常见伤害。了解不同类型冻伤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冻伤至关重要。寒冷的天气里,我们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保持身体干燥,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抗旱能力,以此来预防冻伤的发生。只有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