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复苏急救怎么做 需要谨记的十大要点
心脏猝死: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其中西方国家占比高达25%-30%。虽然在我国占比约为5%,但其发生率正呈上升趋势。面对心脏骤停这一紧急情况,及时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对于遭受心脏猝死的受害者,首先要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其中包括捶击复律和咳嗽复律两种方法。捶击位置位于胸骨中下部的特定区域,通过一到两次捶击,部分受害者可以迅速恢复心跳。如果受害者意识尚存,鼓励他们用力咳嗽,以加强胸内压,保证呼吸道畅通。
若受害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佳方式是口对口呼吸,抢救者需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吹气,每分钟重复16至20次。
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步骤。在定位剑突后,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按压区,手掌根部垂直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至100次。此过程需要平稳、均匀、有节奏,避免过度用力以防骨折。
药物治疗在急救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心脏相关疾病,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等药物常被应用,需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施用。全程心电监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至少48至72小时。
除此之外,治疗室颤应迅速而妥当。一旦确定为心室颤动或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除颤。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等指标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降低脑组织缺氧性脑损伤的风险,应积极降温,特别是头部降温,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冰帽、冰袋等。
心脏复苏成功后,治疗并未终结。仍需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还需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和继发感染等。保护脑和肾功能也是关键,因为即使心脏复苏成功,脑损害也可能导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除降温措施外,还应应用脱水剂、高压氧疗等手段来保护脑功能。护肾方面需注意记录尿量,避免使用有害药物。一旦出现急性肾衰,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的研究发现,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一种新方法是通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这一设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为有效。对于保护生命和防止心脏猝死而言,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策略。面对这一严重的健康威胁,我们需要综合多种策略来进行预防和治疗,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及时、准确的急救措施是降低心脏猝死危害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