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杭州院前急救将分级调配
近日,关于急救资源被大量非紧急情况占用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状况导致许多急需急救的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急救车服务。在此背景下,杭州决定实施院前急救分级调配制度,以缓解这一紧张局面。
据了解,杭州的急救中心在接到呼救信息后,将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和信息登记。这一创新举措旨在确保急救资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为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服务。
杭州的院前急救医生们透露,他们每出车十次,真正需要急救的情况寥寥无几。遗憾的是,每跑十趟里至少有数趟无法就近派车。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急救车辆紧张,无法迅速派遣最近的急救车辆前往现场;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不科学报警行为也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
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杭州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急救条例》,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流程。现状中仍然存在一些无奈的情况。有些患者在并不紧急的情况下占用了有限的急救资源,甚至有些患者只是因为一些轻微的症状就呼叫急救车,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急救资源,还可能对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造成延误。
宓奔医生是邵逸夫医院急救点的一名医生,他曾在凌晨接到一个肚子痛患者的急救任务。当宓医生赶到现场后,发现其实患者只是疑似急性肾结石,并非紧急情况。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让医生们感到无奈和担忧。
杭州主城区目前设置了多个急救站点,理论上可以根据区域划分就近派车。由于车辆紧张,每出车都有相当一部分无法就近派车。这不仅延误了抢救时间,也让医生们感到遗憾和无奈。
针对这一问题,《杭州市管理条例》的实施将有望缓解急救资源紧张的状况。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需求,节前由灵隐寺杭州云林公益基金捐赠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已经在人员密集区域陆续安装。这无疑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市民在急需急救时遇到的无法就近派车问题呢?宓奔医生指出,除了增加急救车数量,更重要的是合理调配现有急救资源。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应旭旻提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策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灵活调配急救资源。新实施的《急救条例》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在急救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将不再完全按照先叫先得的顺序派车,而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灵活调配,以确保急危重病人能优先用车。这一改革是对急救体系的一次重要优化,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杭州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急救资源紧张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期待杭州的急救服务能够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珍惜急救资源,让它们真正用于那些急需救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