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胜金缕玉衣:年代最久远的手工制品
刘胜,生于公元前175年,于公元前113年离世。身为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他11岁时便被册封为中山王。当汉武帝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警告,需警惕诸侯王的势力,以防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采纳了大臣的建议,逐渐疏远了诸侯王。当刘胜与长沙王、济川王进宫拜见汉武帝时,席间乐声悠扬,却令刘胜泪眼朦胧。他借着大量的比喻,诉说了诸侯王面临的困境。他哭泣道,身为诸侯王,远离皇上,亲属关系逐渐淡薄,宗室之间关系疏远,倍感悲伤。他还提及诸侯王倍受欺凌之事,而后汉武帝废除了状告诸侯王的条例,嘱咐大臣们要以礼待之。
刘胜的生活喜好包括好色和饮酒,常常与同胞兄弟因政务争执。公元前113年,他去世后被追封为中山靖王,葬于中山靖王墓。此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又被称为中山靖王墓和满城汉墓。
1968年,这座宏大的墓葬被发现并进行了发掘。呈现崖墓形式的刘胜墓,外观南北并列,墓门相隔百二十米。这是一个合葬墓,埋葬的是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刘胜墓长51.7米,宽37.5米;窦绾墓长49.7米,宽65米。两者的墓室结构大致相同,都有中室、后室等部分,后室甚至分为三个部分,显示了复杂的建造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刘胜墓的顶部为拱形,内部还设有排水系统,保证了墓室不被腐蚀和破坏。
陪葬品之丰富令人惊叹。刘胜墓和窦绾墓出土了六千多件陪葬品,包括陶瓷制品、铜器制品、铁器制品等,还有西汉时期的车马、厨房用具等。这些陪葬品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窥见西汉年间的生产方式和国家发展水平。
更为珍贵的是,刘胜墓中出土了两件保存完好的金缕玉衣。这两件玉衣由不规则玉片拼接而成,用金丝串联。刘胜的金缕玉衣长1.88米,由2498块玉片制成;窦绾的金缕玉衣长1.72米,由2160块玉片制成。这两件金缕玉衣的制作年代久远,是我国最早发现的金缕玉衣之一。它们的出土让世人惊叹不已,不仅因为数量之多,更因为其中蕴含的手工技艺之精湛。
每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都需要上百位工匠的共同努力,耗时两年之久。从外观上看,玉衣和人体无异,脸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身体则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头部、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这两件金缕玉衣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加展现了古代人们精湛高超的手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