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东北虎完达山1号放归自然现场,放归野外一年东北虎
曾引发广泛关注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成功放归自然已有一年。这一年里,它是否适应了野外环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顾这段历程,2021年4月23日,“完达山1号”误闯入密山市的村庄,被林草部门及专家团队及时救护。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疗养,它终于被放归自然。在这一年里,通过红外相机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监测体系,多次拍摄到了它的身影。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完达山1号”的总运动轨迹长达3306.32公里,活动范围覆盖了9638平方公里。其中,它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活动区域达到了4566.7平方公里,占总活动面积近一半。它的活动区域横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运动轨迹东西跨度180公里,南北跨度150公里。
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表示,“完达山1号”在放归后的监测视频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运动和精神状态。佩戴的项圈并未影响其正常活动,显示出它已经较好地适应了野外环境。监测团队对“完达山1号”的捕食能力进行了密切监测,发现它能够捕食狍和野猪等猎物,表明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野外捕食能力。
在放归过程中,地方林草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了对放归区域居民的安全宣传和教育,以避免人虎伤害。幸运的是,“完达山1号”并未向人口密集区域继续扩散,也未发生重大人虎冲突事件及居民财产损失。尽管在其活动区域内发生了少数次捕食家畜的事件,但总体上它主动回避居民居住区,并未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专家预测,随着“完达山1号”年龄的增长和逐步发育成熟,它可能会拥有一片自己的领地,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寻找配偶,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其应有的生态调节作用。这次放归不仅是对一只野生东北虎的救助,更是对东北虎精准化保护与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
通过对“完达山1号”的监测,研究人员发现其稳定活动范围内栖息地质量较高,并且其活动区域内已形成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未再发生误入村庄事件。根据“完达山1号”的卫星项圈信息数据,发现它在冬季的白天活动增多,这一信息可用于指导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避开老虎频繁活动时间,从而减少人虎直接相遇而引发冲突。
“完达山1号”的放归及后续监测工作,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野生东北虎及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救助放归提供了范例。这次救助放归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野生东北虎野外活动及生存规律,也推动了我国东北虎的精准化保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