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自己的坟墓被盗 他竟然想出这个方法
在古代,为了确保墓主的安息,家族和统治者们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盗墓,其中设置虚墓尤为引人注目。想象一下,古代帝王们纷纷构建疑似坟墓,有的甚至是置于水中,这种策略无疑为阻止盗墓行为提供了有效手段。明太祖朱元璋的葬礼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的葬礼当天,棺材竟然从十三道宫门同时出发,让人难以确定真正墓穴的位置。南京某处和北京景山都有关于朱元璋墓葬的传说,然而真正的位置至今仍是个谜。孝陵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却未曾被盗,这无疑与这些迷惑人的虚墓和严密保护有关。可以想象,古代人们早已熟知反盗墓的策略。
提到虚墓,不禁让人联想到孔子的故事。孔子的弟子们为了保护孔子真正的墓地,制造了五座虚墓以混淆那些与孔子对立的人。这些虚墓位于孔子墓地的西侧,这样的策略体现了对孔子的深深敬意和保护之心。
再来看明朝时期的一位大富豪,他建立了南京古城墙最大的城门,并据说与明太祖朱元璋的葬礼有所关联。相传在那特殊时期,他曾试图挖掘虚墓,结果却跑出一只兔子。虽然学术界对此有所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古代混乱时期,盗墓行为已经存在。为了防止墓葬被盗,人们学会了反盗墓的策略。
东晋时期是一段混乱的历史时期,也称为“十六国”时期。当时的后赵皇帝石勒采取了与曹操相似的埋葬方式,甚至更加隐蔽。他在夜间埋葬自己,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棺材中也没有过多的金银珠宝陪葬。这样的策略使得他的墓穴相对安全。
石勒死后,他的孩子即位不久便被石勒的侄子夺取了皇位。据说石虎的陵墓也是虚墓。纵观中国历史,盗墓的高峰出现在东汉末年及之后的魏晋时期。为了扰乱视线、保护墓穴,虚墓的方式更为盛行。例如诸葛亮据说死后有很多虚墓,定军山的坟墓真假难辨。定军山曾是曹操与争夺中原的战场,也是诸葛亮的战场和墓地所在。但研究表明,定军山的诸葛墓是虚墓,真正的墓穴位置仍待研究。
除了汉族人使用虚墓的策略外,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秘密埋葬死者以防止贪婪之人的侵扰。古代的鲜卑族就有“死则潜埋”的说法,即暗中埋葬的意思。他们做得非常隐蔽,至今我们尚未发现任何大型鲜卑族古墓。这些策略展现了古代人们对死后安宁的追求和对墓穴保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