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信息资料算财产吗?

奇闻异事 2025-07-25 10:37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遗失手机背后的故事:信息财产的价值与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有时候失去一部手机可能比失去金钱更让人焦虑。张女士的亲身经历,让我们重新思考手机中信息资料的价值与重要性。

某市的张女士在街心公园散步时,不慎将手机遗失。当她焦急地借电话寻找,却发现手机已关机。随即,她向移动客服挂失,并报警求助。

在警方的帮助下,张女士很快找到了监控录像,发现手机被一位戴墨镜的男士捡走。经过居委会和业主微信群的消息传播,张女士很快找到了这位男士的住所。当手机归还时,张女士发现手机里的所有信息资料——通讯录、照片、聊天记录以及多年积累的资料全部消失。原来,是这位男士的儿子按照网上的提示破解了手机密码,并进行了恢复出厂设置。

张女士面对这部“空白”的手机,感到痛心和无奈。对她来说,手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那些存储的信息资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张女士能否向对方索赔?又该如何确定赔偿标准呢?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两位律师。北京冠衡(长春)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文生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不可以随意处置遗失物,特别是不能故意损毁手机及相关数据、资料、照片等。如果造成不可逆的数据文件损毁,拾得人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迟日大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拾得人在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如果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毁损、灭失,需承担民事责任。在张女士的案例中,拾得人造成了手机数据和信息的毁损灭失,涉嫌故意毁坏遗失物。

确定赔偿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民法典规定了按照损失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但在数据、信息等新型无形资产的财产评估标准体系方面,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与保护。毕竟,这些看似无形的资产,有时却承载着我们的重要记忆和宝贵价值。而法律作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也需不断地与时俱进,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张女士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手机里的世界”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与守护。

本报记者 孟海鹰为您报道了这一引人深思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关注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挑战!

上一篇:洪涛回应邓紫棋事件 替换属无奈之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