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究竟有哪些节度使 数量多不多呢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可谓是该朝兴衰的关键。这些节度使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军事权力,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与灭亡。原本,节度使的设置是为了应对对外战争的需要,临时设立在各地的军事长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职位逐渐演变成为常设机构,节度使也开始掌握除了军事之外的其他权力,与州牧、行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唐朝的节度使已经是一方诸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唐朝究竟设立了哪些节度使呢?
平卢节度使,驻扎在营州,统领几万兵马,主要负责防范东北的靺鞨和室韦部族。安禄山便是在此发迹,成为后来的大患。
范阳节度使,位于幽州,又被称为幽州节度使。此节度使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统领十万大军,主要防范北方的契丹等少数民族。
河东节度使,驻扎在太原,地处核心地带,主要防范突厥。尽管突厥在唐朝时期已被灭亡,但其残余势力仍十分强大。
朔方节度使,驻扎在灵州,与河东节度使一样,主要任务是防范突厥。唐朝在此设立多位节度使,以防个人权力过大。朔方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的军队规模相对较小,大约在两三万左右。
河西节度使,位于凉州。此节度使既要防范突厥和崛起,又要防止他们与唐朝为敌。河西节度使实力强大,军队人数仅次于范阳节度使,而且该地区盛产战马。
北庭节度使,驻扎西州,主要职责是保护通往西域的道路,防止西域各国的侵袭。自西汉以来,这条路一直是中原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
安西节度使,驻扎在重要位置,主要职责与北庭节度使相似,即防范西域各国和保护西域通道。还需防范北面的突厥。
陇右节度使,驻扎鄯州,主要任务是防范吐蕃。当时的吐蕃实力强大,唐朝对此一直高度警惕。此节度使的军队规模仅次于范阳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战马数量更是最为丰富。由于经常与骑马作战的士兵交战,因此只能以骑兵对抗。
剑南节度使,驻扎成都,主要任务是防范吐蕃和西南的小数民族。
岭南节度使,驻扎邕州,主要负责镇压南方的少数民族。该节度使的军队规模是最小的,约万人左右,这也反映了当时南方开发程度较低的情况。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在初期是为了应对外部威胁而设立的军事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构逐渐演变为拥有高度权力的地方诸侯,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以上便是唐朝的主要节度使及其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