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时皇宫里人生病却故意不吃药呢

奇闻异事 2025-07-25 20:38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在清朝统一中国之前,满族人和其他草原民族一样,对汉人的中医治疗持有一种陌生甚至排斥的态度。他们对养生方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习惯。例如,满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一种“不饮药石”的生活方式。

苏麻喇姑,一位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的女子,被尊称为满名苏麻喇,意为“半大口袋”。她的生活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洗澡,只有在年终的那一天才会用少量的水擦拭身体,随后将这些用过的脏水喝下;二是她终生不吃药,即使病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尽管如此,她的身体一直很好,活到了九十多岁。

晚年病重的苏麻喇姑,面对康熙帝让她服药治疗的命令,坚持自己的习惯,拒绝服用药物。康熙帝知道苏麻喇姑一向不饮药石,便让皇子允祉等人将药称为“草根”,试图让她服用。然而苏麻喇姑坚定地回答说:“我自幼就不服任何药,这是皇上您知道的。虽然称为草粮,那也是药。现在我病得这么重,即使服药也没有益处。”

至于日常调理和进补调养,康熙帝曾明确表示:“朕从来不建议人们服用补药。喜欢服用补药的人,就像喜欢被逢迎的人一样,天下哪有喜欢被逢迎就能受益的呢?以前,满洲老人大多不服药,却都很强壮。朕也从来不服药!”

那么,传统满清贵族是如何养生治病呢?

在清中叶到晚清时期,另一种盛行的医疗观念是“净饿疗法”。这种理论认为贵族生病,尤其是贵族家中的儿童生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过量。对应的方法就是减轻饮食,甚至“顿顿喝老米粥”。这种净饿疗法在康熙朝就已经出现并受到倡导。康熙帝曾说:“如果身体稍有不适,就应该减少饮食。但只是比平时稍微减少一些。现在的医生,一见人病就令禁食,只靠药物调理。如果是内伤饮食的还可以禁食,但对于其他疾病,应该视其病因,从容调理,适量进食,使气血增长。如果过分禁止饮食,只依赖补药,很少能补充气血而使其充足。养生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

清宫的回忆中记载,皇室子弟在年幼时常常因为贪吃而犯错。例如十岁左右的皇子,会偷偷溜进太监房中,偷吃食物并逃跑。当太监追上时,往往哀求无效,食物已经吃下一半。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他六岁时因为贪吃糖炒栗子而生病,随后被迫连续吃了一个月左右的糊米稀粥,结果被饿得偷吃喂鱼的烤馒头,甚至在各王府进节礼食盒的时候去抢里面的熟猪肘子。

这种与现实脱轨的“净饿理论”从宫廷影响到王府和世家之中,造成了许多贵族子女因营养不良而身体衰弱甚至丧命。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