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什么时候修建的 孔庙何时开始建造
孔府,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旧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市中心,毗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
孔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那时开始建造孔府,作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府随着孔子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发展扩大。自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尊崇孔子,对其嫡系后裔更是眷顾备至。汉高祖时期,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代表朝廷祭祀孔子。到了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持续下来,金、元、明、清各代都沿袭了这一封号。
在漫长的岁月里,孔府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建。曹魏时期,孔子后裔的住宅已经开始扩展,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公元1040年),开始扩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敕建新宅,并诏令有权设置官署。此后,孔府经历了多次因火灾或其他原因进行的重修和重建。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因建筑年久失修,又进行了一次修建。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孔府遭遇一次大火,烧毁内宅七座楼房后,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随着清朝的衰败,衍圣公府建筑逐渐残破,但孔子的嫡裔仍受前代荣典。辛亥革命后,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孔德成结婚时,对孔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
现在的孔府占地面积达约180亩,各类建筑463间,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它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封建官僚贵族府第,还保存着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文书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孔府不仅是我国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府内的文物琳琅满目,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待,不断赏赐各种物品。从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到文房四宝,无所不赐。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大堂内设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等,两侧仪仗庄严可畏。
孔府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它见证了孔子及其后代的荣耀与传承。这里不仅是文物宝藏,更是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