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套路”了紫金陈
紫金陈:一个知名推理作家的医疗遭遇与信任的挑战
被誉为“中国版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家紫金陈,毕业于赫赫有名的浙江大学,最近却因一次就医经历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紫金陈因腰肌劳损前往宁波仁医堂中医医院治疗。面对医生的建议,他选择了花费4500元注射“小分子祛炎针”。注射后疼痛反而加剧,令他愤怒不已,随即选择网络维权,揭露这家医院的真实面目。
此事迅速发酵,于5月30日,宁波鄞州区卫健局介入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存在三大问题:知情未告知的不规范行为、夸大宣传医疗效果以及过度收费。据此,该医院被罚款3.5万元,当事医生唐某被暂停执业资格三个月。
这三大问题基本与紫金陈的投诉内容相符。显然,“小分子祛炎针”不过是涉事医生为了推销而编织的谎言。其实,患者在一些医院遭遇高科技医疗手段的套路已屡见不鲜。但紫金陈的经历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他作为推理小说作家,被视为高学历高智商人士的他,竟然会轻易相信医生的自我吹嘘,这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仔细回顾整个事件,阅读紫金陈在个人微博中的回应,我们会发现涉事医生的推荐确实很难拒绝。医生利用人的心理弱点,通过编造各种故事情境进行营销。比如,提到有众多明星及许多普通患者经其治疗后痊愈的例子,这些无疑为涉事医生的推荐增加了可信度。这种套路虽然看似老套且存在破绽,但只要稍加理性分析就能识破,但对于那些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来说,却十分有效。
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能够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正是基于患者的这种信任。个别医生和医院却利用这种信任进行高价推销、夸大疗效等行为,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治疗效果,这是对医患关系的严重破坏。这种行为背叛了患者的信任,损害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为了确保医生提供真实信息并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医疗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应努力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医疗环境更加健康、公正和透明。紫金陈的经历应成为一个警钟,提醒我们信任是建立在真实和诚信基础上的,任何背离这一基础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