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当时的守军不满三万,为什么能打败曹爽的
下面呈现的是由风趣网小编带来的关于王平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跟随这个故事的线索,探寻历史的痕迹。
在众多的历史记载中,蜀汉的英勇名将们常常在诸葛亮死后与曹魏交战。真正能在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物,正是王平。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兴势之战的故事。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蒋琬继承诸葛亮的地位后,试图通过水路进攻东三郡的战略被否决。随后,他派遣姜维开始对雍凉地区进行军事行动。随着蒋琬的健康状况恶化,他请求将益州刺史的职务让与费祎。费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
与此曹爽作为曹魏的辅政大臣,虽然被认为是宗室成员,但能力平平,无法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为了建立自己的军功和声誉,曹爽决定征伐蜀汉作为目标。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大批人马进攻汉中。蜀汉方面,名将吴懿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王平镇守汉中。面对强大的魏军,王平必须做出决策。
一些将领建议放弃关隘固守汉城和乐城,等待涪城的援军到来后再夺回阳平关。王平认为这样做过于冒险。他预见到如果让魏军进入汉中,他们将凭借阳平关发动攻击。他选择派兵据守兴势来阻止魏军,同时布置了绵延百余里的旗帜以壮军威。王平亲自率军在后,以防魏军从黄金谷进攻。
王平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让曹魏入关,他们可以凭借阳平关与蜀汉交战。但将曹魏大军阻挡在兴势,就能切断其粮道,使其作战困难。正如王平所预料的那样,曹魏大军被阻于兴势,供给困难。费祎从成都率军赶到,占据了有利地形,导致曹爽无法前进。无奈之下,曹爽只好撤军。但蜀汉军队已经事先占据了魏军的后路,费祎指挥军队反攻,使不堪重负的曹魏大军损失惨重。
兴势之战是蜀汉的一场重要胜利。虽然《三国志》对此战的记载不多,但它作为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典型战例,被后世广泛研究。《百战奇略》更是将此次战役归类为“退战”,强调了退兵以保全军的策略。此次战役后,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在蜀汉军事上获得了话语权。而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则大幅下降,为他日后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王平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阻止了曹魏大军的南下,为蜀汉续命二十年。他的事迹激励了后来的将领们,成为蜀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王平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