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北伐 为什么南宋和东晋都失败了呢
尊敬的读者们,如果你们对东晋和南宋的北伐历程充满好奇,那么请跟随我的笔触,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风云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统天下的使命通常自北向南推进,而东晋与南宋的北征行动,却屡次以失败告终。
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条”。那么,东晋与南宋的北伐失败,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统治集团内部的北伐意志不够坚决,许多人只想偏安一隅,得过且过。众所周知,一场战争的胜败,关键在于意志、行为、组织、目标等方面的统一。一旦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犹豫不决的声音,这场战争就很难取得胜利。
以南宋为例,这个朝廷是亲眼见证过金军威力的。赵构曾被金军追得如丧家之犬,亡命天涯。自从站稳脚跟后,赵构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守住半壁河山,坐稳龙椅。他对北伐的立场始终是以和为贵。不仅如此,他对军事将领也始终无法充分信任,害怕他们拥兵自重。像岳飞这样的将领,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会受到打压。
赵构的顾虑并不简单。宋徽宗与宋钦宗都在北方,如果北伐成功了,“二圣”肯定会回朝。如果北伐僵持不下,金国可能会将“二圣”放出来,那赵构的皇位怎么办?这是他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站在赵构的角度,权衡了利弊得失后,他并不愿意真正北伐。东晋政权也是世家大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南方世族与北方世族之间的矛盾、世族与寒族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旦开始北伐,内部就会乱成一团。
南北双方的军事实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北方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快如闪电,驰骋疆场,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而南方的兵种则以步兵为主,灵活性低,成本高。金军的战斗力胜过南宋。北方是平原地带,更有利于游牧民族骑兵作战。
在南北对抗中,不管是金国还是东晋的对手,在占据中原后都会进行汉化改革,学习先进文化并对汉人实行怀柔政策。这样一来,原来思念故国或者心向南方的汉人逐渐和少数民族融合到一起。每次南方的北伐都伴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北方响应者越来越少这无疑又加剧了北伐的难度。
综合来看东晋和南宋在面对北方时的优劣势相当整体实力处于均衡状态。北方的压制过度时会迅速出现反弹而南方也不具备北伐胜利的基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变迁中的兴衰成败总是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