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恒星周围现尘埃盘 宇宙或遍布小星球

奇闻异事 2025-07-26 08:57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在科学世界的浩瀚星海中,一项重大发现震撼了天文学界。科学家们首次在褐矮星周围观测到了神秘的尘埃圆盘,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岩质行星形成理论的认知。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阵列的锐利目光,我们发现这个尘埃圆盘中的固体颗粒粒径只有毫米级,犹如在新生恒星周围观测到的物质盘一样高致密度。图中展示的是艺术家绘制的褐矮星周边景象,气体和尘埃物质盘密度极高,颗粒间不断碰撞融合,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宇宙画卷。

一直以来,根据岩质行星形成理论,宇宙中的尘埃和微小物质颗粒在引力的作用下聚拢,旋转并随机碰撞,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新生恒星的轨道上。这次的新发现却是阿塔卡马阵列首次观测到的奇妙景象。褐矮星因其质量不足以进行氢核聚变而被称作“失败的恒星”。围绕褐矮星的高致密尘埃颗粒的发现暗示着银河系乃至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岩质行星。

此前,天文学家认为尘埃盘的密度过低,聚拢的颗粒物无法演化,微颗粒间的碰撞因速度过快而无法粘合在一起。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卢卡·里奇却对在如此薄的尘埃盘上发现毫米级的尘埃颗粒感到惊讶。他认为,这个发现在尘埃盘的外层出现了岩质行星形成的迹象,这与原先的理论相悖。

阿塔卡马阵列位于智利沙漠中,今年即将全部完工。该望远镜阵列的工作波段位于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可以探测到许多不可思议的宇宙物体。通过观测编号为ISO-Oph 102或Rho-Oph 102的褐矮星,科学家们发现了其周围的尘埃盘。该望远镜阵列的理想观测工具能够探测到由于褐矮星的加热效应导致的周围尘埃盘释放的毫米波辐射。

天文学家对比了不同波长上的尘埃盘亮度,发现从0.89毫米到3.2毫米的波长梯度上,亮度衰减程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大。这表明尘埃盘中不仅含有毫米级的颗粒物质,还可能存在更大粒径的尘埃颗粒。研究人员推测,随机性的碰撞导致尘埃颗粒聚拢变大,为后来的行星演化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挑战了之前认为在尘埃盘轨道外侧颗粒物质运行速率过大而无法聚拢的理论。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莱昂纳多认为,ALMA望远镜阵列功能强大,能够揭示行星系统形成的奥秘。全部完工后,它将能够探测到环绕恒星的物质盘中气体等物质的相互作用情况,进一步揭示“小地球”星球的形成过程。这一发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宇宙新领域的大门,让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更加深入。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