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后的贵族为什么就消失了 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贵族历史源远流长,自国家体制诞生以来,贵族阶层便应运而生,且在历史上兴盛一时。隋唐之后,贵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最终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淡出。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贵族阶层的衰落呢?让我们一同探寻中国贵族的历史轨迹。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著名的贵族家族。夏朝有夏家族,商朝有殷商家族,春秋战国时代有六国贵族,魏晋时期则有世家大族如琅邪王氏等。而到了隋唐时期,贵族更是达到了顶峰。以李世民为例,他不仅是贵族,更是贵族中的佼佼者。
李世民的家族背景显赫。他的曾祖父是陇西郡公,受封唐国公。祖父李昺承袭了爵位,并担任御中正大夫和柱国大将军。而到了他的父亲李渊,更是不得了,七岁便袭封唐国公,历任三洲刺史和迁卫尉少卿,还担任过军事重镇太原太守。除此之外,李渊还是皇亲国戚。其母与独孤皇后是表亲关系,这使得李渊在朝中深得信任和重任。用现代的话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所建立的唐王朝,可以说是一个由贵族出身的和贵族出生的臣子组成的王朝。
《中国社会史》一书中的关键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唐肃宗到唐朝灭亡期间,担任过宰相的一共有179人,其中80%出生于士族、门阀,真正的平民宰相只占少数。这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唐王朝的核心成员主要由贵族组成。
贵族阶层的兴盛并非长久之计。在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逐渐冲击了原有的世袭贵族地位。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平民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门开始成为“天子门生”,而贵族的踪迹则越来越难以寻觅。
宋朝开国皇帝意识到唐末的政治弊病后,开始重文轻武,鼓励读书。到了宋高宗时期,不仅读书人的地位得到提高,科举入仕的官员数量也大幅增加。宋朝的统治者重视寒门士子和各阶层读书人,当贵族不堪大用时,寒门入仕的平民阶层便成为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
除了制度原因外,贵族的衰亡还有历史选择的必然。早在五代十国时期,贵族就已展现出衰败之象。黄巢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下令屠长安城,导致唐朝的朝中贵族大量死亡。而朱温等人的谋朝篡位和频繁的战乱也使得贵族几乎消失殆尽。
中国贵族的衰落既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所制定的科举制度的结果,也是战乱优胜劣汰的历史必然选择。唐朝之后,一个平民的时代正式开启,贵族阶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