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生物灭绝是伽马射线暴导致的。
大约在4.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这场灾难摧毁了三分之二的物种。布莱恩·托马斯及其堪萨斯大学的同事们认为,这场灭绝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伽马射线暴。科学家们将原因归咎于奥陶纪晚期突然降临的冰河时代。
托马斯赞同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探索了伽马射线暴对冰期开始以及生物灭绝的影响。他认为,伽马射线暴除了可能引发冰河时代之外,还可能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从而造成了更多的生物灭绝因素。这一假设得到了托马斯的网络文章的进一步阐述和补充。
我们知道,天文学中最大的爆炸事件是伽马射线暴,这些巨大的能量释放被认为来自超新星。据托马斯推测,如果伽马射线暴距离地球仅有1万光年,其强大的能量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他认为这样的灾难每十亿年会降临一次。
托马斯的计算表明,伽马射线暴的强大辐射可能会损耗地球40%的臭氧层。他警告说,臭氧层需要大约十年才能从这种规模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臭氧层的损失会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由于紫外线在水中的衰减作用,生活在海洋表面的生物受到的紫外线辐射更多,因此它们的灭绝率也更高。地质证据支持了这一观点,显示奥陶纪时期海水柱顶部的物种遭受了最严重的打击。
除了破坏臭氧层外,伽马射线暴还可能引发全球降温,就像奥陶纪灭绝时期的情况一样。伽马射线暴会分解空气中的氮和氧分子,转化为二氧化氮,这种褐色的气体可以遮挡阳光,使地球变暗并降温,从而可能引发冰期。托马斯指出,化石证据表明除了寒冷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那次大规模灭绝。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伽马射线暴引发的臭氧层损耗等。经过深入探究,托马斯和他的同事们对奥陶纪大灭绝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他们曾考虑过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种可能性,但经过仔细研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在奥陶纪晚期发生过这样的事件。
托马斯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认为伽马射线暴可能是导致奥陶纪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这种灭绝的类型和冰期突然降临的现象,都能通过伽马射线暴找到合理的解释。尽管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当时确实发生了伽马射线暴,但这一观点无疑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在深入研究这一神秘事件的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寻找有力的证据来验证托马斯的假设。毕竟,每一次历史大灭绝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