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创造600多座古墓葬:黄河滨古陕州城四周
在黄河岸边,一座古墓群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已经发掘了超过六百座墓葬,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
在古老的陕州城附近,黄河滨古墓群被发现。这片墓葬群规模庞大,已经发掘的墓葬数量超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掘总和。这里出土的文物琳琅满目,包括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玉器和石器等,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支致力于探寻历史痕迹的队伍。从虢国墓地的发掘,到庙底沟遗址的勘探,他们始终在追寻着历史的脚步。此次,在黄河滨古墓群的发掘中,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古墓群距离黄河约五百米。自2017年10月开始,研究所便开始了对此古墓群的发掘。经过多次考古勘探和发掘,涉及面积已达约37600平方米。在这片区域内,已经发现了超过六百座墓葬,出土文物更是多达两千三百余件。
这些墓葬主要集中在秦汉、唐宋和明清时代。其中,秦汉时代的墓葬数量最多,约有三百多座。这些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随葬品。一些细心的考古学家发现,随葬品上甚至有关于陕州的记录。这些文物很可能与陕州城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发掘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古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古墓中的骨架呈蜷缩状,四周散落着一些铜器随葬品。骨架的蜷缩姿态十分有趣,双腿蜷缩,一只手紧握成拳放在胸口位置,另一只手放在大腿上。专家表示,这种埋葬方式被称为屈肢式。关于屈肢式的含义,人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因为久远的历史原因,谁也说不准。对于屈肢式的解读,主要还是要依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的记录。一种较为有力的说法是,这种葬式与人在母体内的形态相似,表现了人们对于生命起源的美好遐想。
我们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并非为了寻宝,而是抢救性的挖掘。也就是说,在盗墓者已经挖掘损害的墓葬,或者因为建设等原因不小心破坏了墓葬结构后,考古工作者才会进行挖掘,拯救文物,让历史遗迹得以保存,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历史资料。我们之所以要考古,是为了寻找古人留下的文明印记,总结古人的智慧。不要对考古学家产生误解,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
这片古墓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和文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历史秘密被揭示出来,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