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为何义无反顾要立武则天为皇后
早在太子时期,便与年长四岁的太宗才人建立了私密的情感联系。当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依照唐后宫的规矩,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时间的流转,定格在永徽元年五月,于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二人重逢,互诉别离后的思念。永徽二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期满,武氏得以再度入宫。
入宫后的武氏,深深地体会到了高宗的情深意切,于是对王皇后谦卑顺从,赢得了王皇后的好感。王皇后常在高宗面前称赞武氏,这使得高宗对武氏的宠爱日益加深,她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宫中的一切繁华与争斗,似乎都为武氏铺就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武则天,这位充满野心的女人,在唐太宗时期并不受宠,因她性格刚烈,政治上靠边站,仅获得才人的头衔。她对权力的渴望并未因此而消减。她选择主动向太子李治示爱,二人私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李治继位,成为高宗。而武才人则依照后宫的规矩,再次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年间的日子,高宗与武则天的感情日益深厚。他们在一次进香活动中重逢,相互倾诉离别之情。不久,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并为高宗生下了儿子李弘。她的地位再次提升,被拜为二品昭仪。与此王皇后因无子而渐渐失宠,武则天则卯足劲取而代之。
在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这场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的政治势力。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强烈反对出身寒微、当过尼姑的武则天成为皇后;而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则见风使舵,看到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便投靠到武则天麾下,为其当皇后出谋划策。
从高宗的内心来说,他更倾向于武则天。为了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甚至给长孙无忌送礼,希望能得到舅舅的支持。长孙无忌并不为所动,依然力保王皇后。性情懦弱的高宗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这时,许敬宗的一句话如同打开了高宗的心结。他调侃地说出一个农夫多打了十斛麦子都想要换老婆,天子拥有一个国家,废立皇后又有何难?高宗听后很受用,坚定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后来,高宗又密访避祸称病的李勣,得到了他的支持。最终,高宗下定决心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很多时候,历史的走向往往因一句话而改变。
在这场废立皇后的政治斗争中,武则天展现了她对权力的强烈渴望和机智的策略。她不仅赢得了高宗的心,还成功地击败了政治上的反对派,最终成为了唐朝的皇后,为后来的皇帝统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