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为什么难嫁 揭秘唐朝公主难嫁的原因
为何公主难嫁,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让我们一同探寻李唐时代数十位公主选择遁入空门的背后故事。这些天之骄女,身为皇室掌上明珠,却选择了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除去个别公主受崇道风气和因病修行的影响,更现实的原因则是婚姻不如意。中晚唐时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士人冷淡“国婚”。顾名思义,“国婚”就是与皇室通婚,特指和公主联姻。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成为驸马一步登天,声名显赫,是多少寒门士族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唐朝,士人们对此却并不热衷。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代士人“不乐国婚”呢?
一、公主的命与病
唐朝的公主们,可以说是将“公主病”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她们不尊礼法,凶悍跋扈,让士人阶层望而生畏。例如万寿公主下嫁郑颢后,在郑颢之弟病重时,她选择去慈恩寺观戏场,而不是探望病人。这种行事风格让皇帝感叹:“我怪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除此之外,唐代公主婚后也不以妇礼事舅姑,私生活不检点,这些都让士人们难以接受。
二、门第之争
隋唐时期,门第观念在婚姻方面尤为突出。山东士族发展至唐初,尽管在政治和经济上已失去当初的实力,但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们沿袭魏晋以来的旧制,保持士族高门大姓之间的通婚,保证血统的高贵。当时士人希望与山东的高门大姓联姻,唐太宗为了打压山东士族,修纂了《氏族志》,但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愈加高贵。到了唐代后期,皇权衰落,士大夫更是争相与大族联姻,对“国婚”的态度愈加冷淡。
三、政局混乱
中晚唐时期政局混乱,皇权旁落,宫廷政变频繁。每任君主在位时间不长,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皇权旁落政局不稳,皇帝尚不能自保,哪有功夫顾及公主的婚姻大事?二是君主频繁变更让更多的宗室女得到公主的尊贵称号,公主数量的增加使得婚嫁成为相对麻烦的事情。毕竟公主出嫁要经过一系列繁杂的程序。
四、不划算的买卖
成为驸马意味着受到皇室的挟制、接受诸多约束并失去原有的自由。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士及第带来的回报越来越丰厚。举子一旦考中做官就能跻身仕宦舞台,但接受皇室的约束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国婚”这笔买卖在士人眼中显得不那么划算。加之唐朝士人狎妓的风气盛行以及举子特权的影响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唐代士人“不乐国婚”。最终造成了中晚唐时期公主难嫁的现象。这一切的背后是复杂的现实因素和文化观念的交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