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三龙洞发现五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内蒙古赤峰三龙洞的古老奥秘:五万年前旧石器遗址的与发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吉布图嘎查北部的三龙山上,存在一个充满古老魅力的遗址——三龙洞旧石器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当地文化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的专家们在此发现了一系列震撼的史前文物。
当时间的指针拨向201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阿鲁科尔沁旗文化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研判,确认了这里属于旧石器时代,并发现了两个包含打制石器的层位。这些石器的发现,让人们推测洞内堆积为久远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到了2016年,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上述单位对三龙洞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联合发掘。发掘面积近20平方米,深入了洞内的地层结构。据初步判断,该遗址共分五层,其中第四和第五层被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的原生层位,约2.5米。
在这一原生地层中,出土了大约500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主要以各类火山岩为原料。初步观察显示,石核以盘状为主,石片则以普通石片为主,台面几乎没有修理痕迹。石器类型主要是横刃刮削器和尖状器。初步估计,这些石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5万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掘的石制品组合展现了一种技术特征明确的旧石器中期技术特征。其中,存在较高比例的盘状石核和陡向修理的刮削器为特点。这一发现与欧亚大陆中、西部同期的石制品组合相似,但与中国北方的遗存差异较大。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的旧石器中期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三龙洞遗址的发掘不仅明确了该遗址的旧石器时代原生层位,也是赤峰地区首个具有明确原生层位的旧石器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将赤峰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至距今约5万年前。这为研究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的历时性演变、区域多样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理解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的区域适应方式、人群交流和技术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一震撼的发现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深厚底蕴和无限可能。对于三龙洞遗址的深入研究,将持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奥秘。(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10月20日8版)想了解更多关于内蒙古赤峰三龙洞的古老秘密吗?请持续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更多历史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