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高远的名人例子
杰克·伦敦的文学世界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无论是窗帘、衣架、橱柜、床头、镜子,甚至每一角落,都挂满了一串串充满魔力的小纸片。每一纸片上都写满了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和珍贵的资料。
这些纸片的身影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游走,仿佛是为了让杰克·伦敦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沉睡、穿衣、刮脸,还是闲暇踱步,都能与之相遇,与之亲近。外出时,他的衣袋里也总装着这些智慧的碎片,以便随时品读和记忆。正是这样的刻苦学习与资料积累,才有了后来引人入胜的作品《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
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魅力。
范仲淹,这位勤奋攻读的学者,幼时家境贫寒,粥食无着。冬天,他煮好粥后让其结冰,再切成块,每天仅食一块。他拒绝享受朋友送来的美食,坚定地说:“我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他的毅力与决心最终让他有所作为。
再说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他自小喜欢绘画,尤其对虎情有独钟。由于未曾见过真虎,他所画的虎常被人戏称为“病猫”。为了突破自己,他决心深入山林,探访真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指引下,他终于得见真虎。此后,他游历名山大川,见识各种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民族英雄岳飞,生于乱世,家贫如洗。在乡邻的资助下,他拜师学艺,立志报国。他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辍。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他终于练就了岳家枪法。他率领伙伴,投身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张海迪在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她并未因此放弃自学,先后学习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她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人们所称赞。在聊城莘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她为孩子们教书,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无偿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她的善举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赞誉。
东汉时期的孙敬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的勤奋好学令人钦佩。为了克服读书疲劳时打盹的问题,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用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住头发。每当疲倦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带来疼痛并立刻清醒,让他继续读书学习。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学习方法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自强不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面对困难并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