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死后五百年内造反不断,每隔50年就一人篡
在古代官场上,老百姓始终偏爱那些才华横溢的大臣,而对那些平庸无奇、只知奉承的权臣则鄙视不已。对于权臣的种种行为,人们往往认为他们包藏祸心,不忠不义。那些被视为能臣的人,他们的忠心往往受到质疑。实际上,真正的忠心并非来自平庸无能,而是源于对道义和职责的坚守。
说到“忠”,这个字眼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一个真正忠诚的人,面对权势不会动摇,面对诱惑能够保持本心。聪明人的心思活络,难以被常规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忠。相反,他们更需要被套上儒家“仁义”的枷锁,以掩盖其潜在的威胁。
历史总是造就忠奸。在关键时刻,为了保全性命而选择不造反,并不意味着忠诚,而可能是无能的体现。聪明人总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而那条看似最危险的路,往往是最安全的选择。
以西汉时期的霍光为例,这位权臣因“立子杀母”的错误决策而掌握大权。他本想做个好人,没有篡位称帝,而是辅佐汉武帝的儿子。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汉武帝的儿子命短,霍光又拥立新的皇帝,然而这位皇帝毫无君主之姿,上台后胡作非为,最终被霍光废掉。最终,霍光选择了迎回汉武帝的曾孙。
尽管刘病已后来成为西汉的贤君,对霍光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史书中批评霍光权力过大,对皇帝视而不见,导致皇帝成为傀儡。刘病已每次见到霍光都感到忌惮,不敢直视其眼睛。霍光的强大气场甚至盖过了从民间走出来的皇帝。幸好之前的造反案例不多,霍光也没有吸取那些造反者的精神气场,始终未造反。
霍光的家人却胆大包天。他们瞧不起皇族,自以为才是真正的皇族。霍光的妻子甚至要求给刘病已娶媳妇,人选就是她的女儿。尽管刘病已对爱情执着,坚持迎回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但霍光的妻子却心生不满。在许平君怀孕后,霍光的妻子表面关心体贴,实则暗下毒手。许平君产后身体虚弱不幸离世,汉宣帝才恍然大悟。此时霍光虽然愤怒却无力挽回局面。他对权力贪婪却从未想过要弑君害妻。当他的老婆得意地提出让女儿当皇后时霍光愤怒地打了她一耳光指责她祸从口出。汉宣帝在知道真相后对霍光依然如故甚至更好但霍光的死让霍家野心膨胀最终招致灭门之灾。霍光的死让天下有能力的人清醒过来让他们明白在权势面前人性都是自私的、丑陋的。从霍光之后的朝代不断有篡位者出现最终来了个史无前例的“黄袍加身”。赵匡胤通过解除大将兵权、软化有能力之人的意志来暂时遏制篡位者。这一切的动乱或许都要归咎于霍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