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讨伐商纣的时候有多少人马 周武王是如何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探讨武王讨伐商纣时那波澜壮阔的一幕,究竟有多少人马参与其中呢?
武王讨伐商纣时,兵力究竟如何?历史记载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数字:战车三百乘,士兵三千人,步兵五万。听起来似乎有些单薄,毕竟商纣王朝曾经是如此的强大,仅凭这些兵力,如何能够颠覆一个庞大的王朝呢?
事实上,当时的商纣王已经陷入了困境,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大部分士兵并不听从他的指挥。当武王率领的精锐部队发起攻击时,商朝的军队抵挡不住。即使成功灭掉了商朝,武王也面临着如何控制商纣旧部的问题,这是一大挑战。
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商纣王之子武庚在商朝覆灭后,曾发动大规模叛乱。周公旦领兵平叛东征,这两大军事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相互牵制。
一方面,周人让商朝那些具有军事实力的大家族迁徙到远离故土的地方,削弱他们的势力并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周人论功行赏,封赏有功之臣和异姓功臣,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成为诸侯王。这样,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了势力过大,还能互相牵制、互相监视。
那么,当时到底封了多少诸侯呢?有的历史记载是70多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国占大多数。而有的学者经过详细考证后认为,当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竟然多达200多个。如此多的诸侯国如何管理、交接?如何确保他们无条件接受中央的管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人又想出了办法。周朝的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这一制度确保了王位交接的清晰明了。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这种论资排辈的方式可能导致一些不满和谋逆事件的发生。
以晋国的例子来说,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将曲沃这片富庶之地封给了自己的叔父桓叔。曲沃物阜民丰、地理位置极佳,是晋国的主要商业和军事重镇。晋昭侯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年纪较轻、管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与相邻的诸侯国交恶。他选择让桓叔管理曲沃是为了避免麻烦。但桓叔野心勃勃,计划篡位夺权。最终引发了长达数年的纷争和争斗。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分封制下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风险。历史告诉我们制度的变革往往伴随着人性的挑战和利益冲突。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对智慧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