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上美女们竟然用桐油呵护秀发而变秃子
南宋时代的油时代:油价的起伏与生活的变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燃油统治的时代,全世界都在为油价操心。而在南宋时期,人们也经历着一个类似的“油时代”,为油而闹心的情景在南宋也屡见不鲜。
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诗人陈藻的诗句“木槽压油三石余,半为灯火半煮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油的依赖和集体情绪。油不仅是南宋人日常用品中最普遍的一种,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用于食用,油还被广泛用于照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被用于驱动机械。当时没有机动车,但如果有了,恐怕油的用途会更多,消耗更大,价格也会更高。
尽管油的用途广泛且价格昂贵,但南宋人仍然需要赚钱来维持生活。他们不仅要生产油来充岁赋,用油时还需重复缴税。朝廷专门设置“油醋库”来管理各种油类,这使得民间获取油变得困难,价格也相应上涨。南宋人却表现出一种达观知命的态度。他们明白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因此尽管油很金贵,该用还得用。
南宋人的饮食文化也与油息息相关。因为有了油,南宋人的食谱上多了不少美食。以“假煎肉”为例,这道素食因为用了油,其味道甚至可以与肉食相媲美。油的种类和用途也多种多样,如胡麻油、桐油等,它们不仅用于食用和照明,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在南宋的“油时代”,也有一些不良之徒利用油的利润空问谋取暴利。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记载,绍兴初,江南大旱引发饥荒,一些奸商用死人的大脑来炼油贩卖。这则令人恶心的记载一方面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提炼动物油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和油价的高涨。
除了食用和照明,油还在其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妇女用桐油护发。南宋所辖之地多水,胡麻产量极小,因此胡麻油十分金贵。于是人们常常寻找其他油类替代,如菜油。而在照明方面则多用桐油。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详细描述了桐油的特点和用途,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有趣的趣事,如有人误用桐油护发而导致头发粘结成硬邦邦的椎状物。
南宋时代的“油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油的用途广泛且价格昂贵,但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在这个时代里,南宋人通过不断的和创新,发掘出了油的更多用途和价值,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