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刘禅的评价有如此大的偏差 他是怎样
揭开阿斗的真相:超越呆蠢萌的蜀汉皇帝
千百年来,人们常常误解了蜀汉后主刘禅(阿斗)。他被误解为扶不起的呆、蠢、萌形象,但实际上,他的执政时间之长,足以证明他的治国能力。从公元223年至263年,刘禅在位长达四十一年,期间虽有诸葛亮的辅佐,但并非全赖其力。别忘了,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去世,而刘禅在诸葛亮离世后依然稳坐皇位长达二十一年。
那么,真正的刘禅是怎样的人呢?为何历史对他的评价存在如此大的偏差?
在唐宋之前,人们对阿斗的评价是正面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曾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阿斗死后,《李密传》中记载他宽仁待人,脾气极好。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他在世时人们不敢直言,死后却纷纷赞誉?
让我们来一下《虎啸龙吟》中的一则悬案。在蜀汉第四次北伐时,负责全军粮草供应的李严假传圣旨,让诸葛亮回朝。当诸葛亮退兵后,李严故作惊讶,并问其原因。诸葛亮愤怒之下废黜了李严。奇怪的是,李严敢假传圣旨吗?就算他真的做了,最轻也应处以死刑。但诸葛亮的处罚却出奇地轻。这其中隐藏着什么?
经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李严并没有假传圣旨,是阿斗真的要求诸葛亮班师回朝。只是诸葛亮不能对老板阿斗怎么样,只能将矛头对准李严。《后主传》记载,阿斗即位时诸葛亮并不掌兵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逐渐夺得了兵权,并多次北伐烧掉了大量国库资金,整个国家却无人敢言。
如果你是诸葛亮的老板,面对这样的员工,你会怎么想?你会任由他把国家的钱拿来烧吗?阿斗实际上是在暗中阻止诸葛亮的任性行为。所以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阿斗很有大局观。
三国时期,阿斗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政权格局。他的老爹虽然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派系林立,皇帝权力受限。诸葛亮的势力是其中最大的。诸葛亮死后,阿斗开始巩固自己的权利,解决派系问题。《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朝中再出现像诸葛亮那样的权臣。他以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为大司马主管军事,这样的布局足以看出他的智商并不低。
蒋琬死后,阿斗正式统领国权,大权独揽,解决了多年的政治体制问题。其实综合来看,阿斗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存在。他只是因为被套上了亡国之君的标签和唐宋之后的中国人给他套的一个脑残的人设而备受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