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者悖论马克思提出的人类社会开展五阶段学
流言者悖论:马克思社会阶段学说的真实面貌
近日,在阅读徐政龙的《中国特性社会主义》一文时,引发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阶段学说的深入思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五阶段学说中,我对于将资本主义视为必经阶段的观点持保留态度。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更多地是一种政治文明理论,并非定律。其划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更多地描述了历史的演变,而非所有社会的必然路径。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下物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阶段。对此我部分认同,的确,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都必须先达到小康水平才能发展精神文明和实现社会主义。人类的理想是无限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理想和追求。精神文明的基石并非物质财富,物质只是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之一。我们不必一定要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实现跳跃式的发展。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普及和提高精神文明。
对于如何建立精神文明,我持以下观点:
1. 普及社会主义理念,实践集体主义和公有制度。消除个人独占和贪欲,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中重视金钱的价值观念(这是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向世界展示高度的精神文明,朝着改造和开启的新阶段前进。即使物质条件有限,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制度的力量改变思维,创造精神文明。
2. 重视宗教的力量。单纯的道德教化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尽管国家大力宣传道德准则,但贪欲和腐败依然存在,金钱依然主导着人们的世界观。需要通过宗教信仰从内心深处改变人的价值观,消除金钱和物质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从而改变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为了信仰而战,为了信仰而活。这种内心的解放才是真正的精神文明。例如,台湾人民的善良和关心他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宗教价值观所塑造的。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虽然物质财富大幅增加,但在资本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精神文明已被侵蚀。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发展而不进行改革,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社会自然发展至物质极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自然提升的阶段。我们目前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我也主张加快宣传和倡导宗教文明,以加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更快地迈向和谐社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