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是怎样的
明朝服饰,承袭了汉族传统服饰的精髓,并在历史的流转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自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传统制定服饰制度后,“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服饰之美深入人心,展现了“美入民家”的鲜明特色。
在明代,服饰的规范严格,从帝后、文武官员到庶民,服饰的样式、尺寸、衣料、帽顶、绣样、色彩乃至鞋履,无不体现尊贵与等级的鲜明划分。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滞,晚明万历以后,服饰发生了剧烈而显著的变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男子与女子的着装与衣饰争奇斗艳,显现出明代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男子的巾帽在明代有着多样的风貌,乌纱帽、网巾、四方平定巾及六合一的统帽等,每一种都独具特色。女子的服饰则更为丰富多彩,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无一不展现出女子的婉约与优雅。特别是霞帔,如同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挺拔而高贵。
明装的特点在于衣裙比例的倒置,上衣短而露裙长,逐渐演变为上衣长而露裙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在色彩方面,明代初年的裙装用色偏向浅淡,至崇祯时期则提倡白色裙,裙边绣有精美的纹饰。百褶裙、凤尾裙等特殊样式的裙装,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命妇服装在明代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命妇在着霞帔时,不仅在用色上有严格规定,而且在图案纹饰上也体现了品级的差异。如一品命妇的霞帔采用蹙金绣云霞翟纹,而二品命妇则使用深青色绣花霞帔。这种霞帔的纹样与比甲在品级差别上基本相同。比甲是另一种流行的服饰,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佩饰的丰富多样。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悬挂在胸前,十分醒目。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为杂佩。还有一种特别的佩饰是在一条金链上挂着四件小物件,分别是镊子、牙签、耳挖子和小刀,这些均是妇女的生活实用品。
《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详细记录了贵族女装的用料以及平民女装的限制。明代对服装用料和色彩有着严格的规定,体现了等级制度的严谨性。
明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彩,无论是男子的巾帽还是女子的衣裙,无论是霞帔还是比甲,都展现了明代服饰的独特魅力。更多有关明代服饰的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继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