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时楚国在做什么 楚国为何没有参加联军
探究“五国伐齐”背后的楚国策略:为何选择观望并谋取利益?
许多读者对于“五国伐齐”时期楚国的行动表示关切,特别是楚国为何没有参与其中,以及在这次事件中楚国的策略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消灭了宋国,这一举动震惊了战国各国。消灭宋国后,齐湣王接连进攻周边诸侯国,其意图吞并二周,成为天子。仅仅两年后,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合起来,以乐毅为上将军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仅有莒和即墨。虽然齐国成功复国,但已元气大伤,从此在战国七雄中失去了主导地位。
那么,楚国在此期间又在做什么呢?在五国伐齐时,楚国并没有直接参与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但实际上,楚国从中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当五国联军在济西之战中与齐国主力决战时,齐国主力损失惨重。齐国向楚国发出了求援请求。楚国随即派出了大将淖齿支援。
楚国在一开始的目的与五国是截然相反的。五国想要消灭齐国,而楚国则不希望看到这一结果。因为若齐国被消灭,秦国将无人可挡。在五国伐齐之前,秦国欺骗了楚国,导致楚国的国势迅速衰弱。秦国不仅从楚国手中夺取了大片疆域,更与楚国结下了深仇大恨。但因为齐国的牵制,秦国无法全力进攻楚国。在五国伐齐时,楚国选择了观望并寻求机会谋取利益。
随着五国联军的深入,楚国看到了机会。他们派遣淖齿支援齐国,避免其灭亡。齐湣王对淖齿的态度让后者愤怒,最终导致了齐湣王的死亡和楚国的反击。表面上看是淖齿的冲动行为,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楚国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策略选择。楚国看不到齐国复国的希望,因此选择除掉齐湣王以获取更多的资源。
在五国伐齐的过程中,楚国获得的利益仅次于燕国。他们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侵占的土地和掠夺的宝器。这些短期利益看似丰厚,但从长远来看,最大的赢家仍是秦国。五国伐齐不仅解决了齐国这一强大的对手,更导致山东六国离心离德,为秦国的逐个击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在五国伐齐期间选择了观望并谋取利益的策略。他们既不想直接参与战争,又想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这种策略反映了楚国的深谋远虑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虽然短期内他们可能获得了不少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也加速了楚国的衰落和秦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