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军为何会迅速四分五裂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来谈谈一个历史上重要的节点——土木堡之变。这场事件被视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其实在土木堡事变之前,明朝在与漠北蒙古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随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开始全面收缩,进入了防御时期。
虽然土木堡之变给明朝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并没有使其崩溃。相反,瓦剌在取得土木堡之变的胜利后却走向了分裂。这一切,其实源于瓦剌内部的纷争。
瓦剌,自称厄鲁特,曾在鼎盛时期统治了几乎整个蒙古高原。瓦剌与蒙古之间并非同源。至少,东边的蒙古人并不把瓦剌当作蒙古人。瓦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与俄罗斯交界的区域。
瓦剌的兴起和崛起并非一帆风顺。到元末明初时,瓦剌趁衰弱开始南下,逐渐占领了漠西蒙古地区,并与东面的蒙古展开争霸战争。北元不仅要面对瓦剌的扩张,还要提防明军的北伐,可谓是两面受敌。
1402年,鬼力赤篡夺了汗位,但他在位期间明朝与瓦剌的矛盾日益尖锐。明成祖两次亲征漠北,瓦剌被迫向明朝称臣。在明朝和瓦剌和解之后,瓦剌内部纷争不断,最终导致了也先的崛起。
也先继位后,自称太师淮王,继续扩张势力。他灭掉了哈密,攻破了东北女真部,势力一度到达朝鲜北部,瓦剌进入极盛时期。面对瓦剌的扩张,明朝九边纷纷上奏请求加紧防卫,但明英宗未能予以足够重视。
1449年,也先以赏赐被削减为由分兵多路攻打明朝。明英宗在司礼监掌印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惨败于瓦剌。也先挟持明英宗一路攻至北京城下,迫使明朝求和。北京保卫战后,也先放回了明英宗,明朝和瓦剌讲和。此后,明朝对瓦剌处于守势。
掌控了整个蒙古高原后,也先有了称汗的野心。他自封太师淮王,但头顶还有蒙古大汗脱脱不花。脱脱不花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但实力不敌也先。在与也先的对抗中,脱脱不花虽奋力抵抗,但最终不敌也先的攻势。当得知脱脱不花已死的消息后,也先悍然称汗,自称“天圣大可汗”,建号“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然而也先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内部的不满和纷争。最终导致了瓦剌的分裂和衰落。历史上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最终导致了明朝与瓦剌之间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转折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