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理清权责关系才能让“红顶中介”少些任性
理顺权责关系,让行业协会回归本源
随着国家发改委对全国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启动,一些行业协会的违规收费行为浮出水面。特别是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等八家行业协会被曝光存在违规收费现象。这些身披“红顶”的行业协会,一旦沦为“二”,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公民的负担,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理清行业协会的权责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之间以及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理应立足于本行业实际,规范行业秩序,做到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内群体正当权益。现实却是一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依然承担着相应职能,甚至披上了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权力光环。他们巧立名目,随意设置收费或表彰项目,违规收费现象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除了行业协会自身不能摆正位置外,还在于其与承担监管、审批职能的行政机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行业协会在设立之初便与行政机关紧密相连,即便脱钩也难以割舍那份权力情缘。行业协会吸纳退休官员作为协会领导,进一步加深了其与权力的联系。这些都为行业协会的违规收费行为提供了土壤。
要想让行业协会回归本源,必须理清其权责关系。承担审批、监管职能的行政机关应与行业协会划清界限,除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参与行业协会的相关事务。这有助于减少行业协会的衙门色彩。纪检监察部门应彻底清理行业协会内部的权力因素,让退休或现任官员远离这些协会,防止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行业协会的收费标准,规范其受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活动费用承担问题。还要强力规范约束行业协会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禁止其利用该活动收费或变相收费。
公众也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只有当行业协会真正受到来自各方的监督与制约时,才能确保其不偏离轨道,真正成为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民间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曝光那些依然我行我素、违规收费的协会,让其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只有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才能彻底理清行业协会的权责关系,让其回归本源。这不仅是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的需要,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的行业协会体系在我们的眼前逐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