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观的意思是什么 作壁上观的意思应该怎
探源成语“壁上观”的深层含义
走进成语的世界,今天我们来一起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成语——“壁上观”。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意思。
“壁上观”这个成语的拼音为(zuò bì shàng guān)。它最早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壁上观”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在壁垒上观望。原来是指双方交战时,自己站在壁垒上观看,没有参与其中。后来,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比喻在一旁观望,没有实际行动,没有给予帮助。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和定语,带有贬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秦末时期,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起兵反抗秦朝,他们推荐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军威大振。与此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等国也在等待复国的机会。他们与楚王结盟,共同反抗秦朝。项梁带领的军队相继取得胜利,秦二世胡亥紧急派遣将军张寒带领军队镇压。
在定陶的第一次大战中,楚军大败,项梁战死。张寒随后挥军攻赵,将赵王包围在巨鹿。赵王向楚王紧急求助。楚王派遣宋义为主要将军,项羽为副将军,带领军队前往帮助赵。
宋义试图避开秦军的锋芒,保存实力。楚军抵达安阳后停滞不前,长达46天。项羽心急如焚,多次敦促宋义渡河作战,但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谋划战略,你不如我。”项羽愤怒之下,杀了宋义,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决一死战。
已有十几支援赵的部队聚集在前线。面对秦军强大的势力,各路援军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一到,立即发动猛烈攻击。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楚军取得了巨大胜利,项羽因此成为了反秦部队的领导人。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壁上观”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实际行动、只是在一旁观望的人。这些人没有参与到战斗中,没有给予帮助和支持。“壁上观”这个成语后来更多地被用来比喻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持或帮助他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壁上观”这个成语的含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只是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只有勇于行动、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希望大家在理解这个成语的也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前的力量。
注:以上内容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