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的重要发现 改写中国陶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介绍:陶瓷史的华丽篇章
位于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的瓷窑址,是陶瓷爱好者及考古学者瞩目的焦点。这里地处吕梁山南麓、清涧沿岸,蕴藏着丰富的陶瓷文化。自2016年3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及勘探。经过在北涧疙瘩、上八亩和下八亩三个地点的发掘,这片区域共计发掘了超过1039平方米的土地。这一重大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宋金时期,以金朝遗存为主的丰富陶瓷文化。
走进这片历史遗址,你会被那制瓷作坊的多样遗迹所吸引。这些作坊多采用窑洞式构造,保存完好的作坊底面,为我们展示了澄泥池、沾浆缸、灶址、石磨盘、石臼等丰富的遗迹、遗物。这些遗物涵盖了原料制备、制坯、晾坯等制瓷的各个环节,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制瓷过程的全面视角。
瓷窑炉的发现也是本次发掘的一大亮点。除了Y1窑炉保存相对较好外,其余三座窑炉虽仅残存窑床部分,但其通风口、扇形火膛、窑床及双烟室的构造,展示了瓷窑炉的基本结构。这些窑炉的差异可能与烧造的产品种类有关,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更让人瞩目的是出土的大量遗物。其中,以瓷片、窑具为主,可复原的瓷器更是千余件。这些瓷器品类丰富,有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及三彩瓷等。碗、盘、碟、罐、枕、盆、瓶、盒等各式器形中,以碗、盘、碟和枕为主打产品。装饰工艺方面,有白地黑画花、剔花填、珍珠地划花等,题材以诗词、花草为主,纹样层次分明,技艺娴熟。其中北涧疙瘩地点出土的北宋细白瓷更是代表了当时的烧造技艺高峰。通过对该地点瓷片标本的分析,显示其烧成温度可能极高,白度与邢定巩白瓷不相上下。
出土的窑具种类丰富,包括匣钵、三叉支钉等。瓷器的装烧方法也多样,多为匣钵装烧,还包括三叉支钉叠烧等。这些技艺展示了当时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的发现与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陶瓷史的华丽篇章。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陶瓷文化,也为国内外相关的瓷枕藏品及出土品找到了烧造窑场。其便利的水路交通也促进了瓷器产品的流通与外销。希望通过这一发现,更多的人能关注到我国的陶瓷文化,共同感受其深厚的魅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王晓毅 高振华 贾尧)奇技网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的信息,请持续关注频道更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