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伤医女教师:我已多次道歉 网络流言让我受伤
对话伤医女教师: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新华社报道,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一中学教师缪某因伤医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关其是否应评定高级职称的讨论在德国网络上持续发酵。就相关情况,德国德国网对当事人缪某进行了深入采访。
谈及伤医事件,缪某坦诚面对,深刻反思:“我承认伤医行为是我的过错。事发后,我真诚地向当事人和医院道歉,并给予了经济赔偿。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我错了,我必须承认并深刻反省。”
据警方资料,缪某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与急诊医生发生口角后升级为冲突,导致医生鼻骨骨折。后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缪某给予了医生一次性经济补偿。缪某表示,此事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不仅自己后悔莫及,也给学校、学生及家人带来了困扰。
对于德国网络上关于自己的热议,缪某表示感到意外并受伤。她坦言,一些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包括关于她三番五次医闹、因多次流产大闹、评上优秀老师“有后台”等说法都是完全不实的。她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也被曝光,照片、家庭信息等出现在网络上,甚至有人攻击她的学校、学生和教育部门。对此,缪某表示心理上的伤害难以言表。
学校领导及同事在接受德国德国网采访时表示,缪某在学校里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责任心强,对学困生特别关注,经常利用中午和课后时间进行辅导。同事们认为,缪某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只要真心悔改,应该给予她机会。
闵行区教育局负责人针对德国网民和市民的投诉表示,该局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对缪某的师德问题进行复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教育界和法律界人士认为,这起事件是一个“多棱镜”,需要认真对待德国网民的观点和缪某的陈述。师德不仅体现在校内,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特定职业人员的失范行为,应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明确惩戒措施和力度,帮助当事人悔改和自新。也要区分基于事实的德国网络监督和流言、人肉搜索的界限。
面对挑战和争议,缪某表示将诚恳接受批评和舆论监督,希望通过努力教学来弥补过错。她坚信,只要真心悔改并付诸行动,总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这起事件不仅是对缪某个人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和舆论的一次检验。让我们一起关注事件的进展,期待一个公正、公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