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围山笔记
在1998年,我们家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大哥因高血压离世,父亲在承受老年丧子的痛苦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一年后,父亲也离世了,留下了我和我坚韧的母亲。母亲的悲伤和思念常常让我无法承受,我能感受到她的孤独和绝望。在这种情境下,我产生了离家的念头,想要去寻找另一种生活。
家乡的算命先生为我指点迷津,建议我前往北京寻找“光明前景”。为了母亲的宽慰,我决定踏上北上的列车,来到繁华的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母亲的悲伤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渴望寻找通灵之人,寻求与父亲和兄长重逢的机会。
我对异志类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关于灵魂和死后世界的知识。我阅读了《归藏》、《汲家琐语》等古籍,也涉猎了西方灵魂研究书籍,如《史威登堡的灵界记闻》等。
多年后,我有幸遇到了一位隐居乡野的奇人——朱宝成。他具有通灵的能力,让我知道了世界上存在“走阴”之人。朱宝成的走阴分为两种,一种是灵魂在阳间徘徊,无法见到逝去的亲人;另一种是灵魂能够走到阴间,与死去的亲人相见。
我曾亲眼目睹了走阴的神奇现象。一位失去母亲的男孩通过朱宝成的帮助,在阴间见到了他的母亲。朱宝成焚烧纸钱、戴上骷髅面具,经过长时间的折腾,才将男孩引导回阳间。那孩子的泪水与哭泣声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朱宝成的帮助下,我也有机会游历了阴间。我和伙伴朱八遇到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亲眼目睹了那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我在奈何桥旁的“平民区”找到了沉默的父亲。那些经历虽然惊心动魄,但我最终得以安慰母亲的心灵。
我不希望宣传封建迷信或制造恐惧感,我只想将这段经历分享给朋友们。我将这本书定位为临终关怀小说。我希望那些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读者能从书中找到安慰和勇气。尽管我不是员,也算半个唯物主义者,但我相信因果报应。如果您相信这一点,读这本书或许会有所启示;如果您不相信,也请把它当作一本消遣的小说来阅读。
如同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虽然无法与曹公相提并论,但每本书都蕴含了作者的心血。在此,我要向在我最困难时刻给予我帮助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愿读者诸君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意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