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眼肉怎么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美丽的眼睛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在口罩成为日常必备品的时代,眼睛更是成为了颜值的先锋。许多小伙伴们在精心护理眼部的仍然会遇到眼周小疙瘩的困扰。这些小小的疙瘩究竟是不是脂肪粒?能否自行消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正确保护眼周皮肤。
眼周的白色小疙瘩,真的是脂肪粒吗?其实,这些疙瘩在医学上有着不同的名称和成因。有些人眼周的白色或黄色小疙瘩被称为粟丘疹。它们摸起来比周围皮肤硬,挤压时会有白色油脂状物质流出。粟丘疹并非由眼霜使用过多造成,而是由于皮肤受到细微伤害,如使用磨砂膏、洁面刷时的摩擦,或是过度揉搓眼部,导致护肤品或其他物质进入伤口并包裹其中,随着伤口的愈合而形成。不要再误怪眼霜了。
有些人眼周的深色小鼓包是毛周角化的表现。毛周角化部分与遗传有关,也与个人的护理习惯紧密相关。青春期时,这一问题可能更为严重,需要改善角质代谢水平才能缓解。还有一种容易误认为是脂肪粒的皮肤问题,即汗管瘤。汗管瘤是良性肿瘤,来源于汗腺结构,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它不会自然消退,且不能用针清解决,严重时需到医院请医生用激光去除。
那么,如何治疗眼周的这些“脂肪粒”呢?粟丘疹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会随着皮肤代谢自然消退。若长时间未消退,可请医生在消毒前提下用针头挑出,但切记不要自行挤压,以免感染或形成更大的创伤面。毛囊角化的治疗除了激素水平的调整外,日常可使用帮助角质代谢、平滑皮肤的护肤品来改善。对于汗管瘤,由于它不会自行消退且无法通过针清解决,状况严重时需到医院请专业医生用激光去除,大家应谨慎选择处理方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如何保持良好的眼周皮肤状况呢?日常要注意眼部防晒品的使用。眼周皮肤较面部其他皮肤更薄,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在阳光强烈的地方要养成戴太阳镜的习惯,避免眯眼造成的眼周细纹和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养成不揉眼睛的习惯,尤其是在手比较脏的时候揉眼睛,不仅容易造成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还可能引发粟丘疹等问题。
了解眼周小疙瘩的成因和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眼部肌肤。只有正确护理、科学对待,才能让眼睛始终焕发出健康的光彩。(作者颜雅,编辑顾军)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